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梁实秋翻译研究——以五四时期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实秋作为一名著名的翻译家,因以一人之力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而备受瞩目。由于历史原因,他曾因文学阶级性方面的论断而饱受争议。基于30年代前后左翼学者的部分激进观点,过去学术界对其文学及翻译思想的某些问题进行放大,却忽视了其观点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整体性,这样的描述及评价偏离了文学及翻译研究的客观性。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梁实秋才在中国大陆得到比较客观理性的评价。   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实现了从以文本内因素为侧重的微观研究范式至以文本外历史文化因素为侧重的宏观研究范式转移。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及赫曼斯操控派学说、勒弗威尔改写理论的提出,使翻译研究得以以历史性的视角对文本外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且提出了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将历史文化背景引入了文学翻译研究领域。一方面,这些理论深入探讨了文学翻译的操控因素;另一方面,又对文学多元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与边缘位置的文学形式竞争制衡机制进行了研究,对如今处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翻译研究很有启示。   “五四”时期作为我国现代历史的开端,见证了中国新文化体系的构建。由于当时旧式文化体系的滞后性,大批外国文学书籍通过翻译得以进入中国。翻译文学在20世纪初期有效的填补了本土文化空白,并在“五四”后积极参与了本土新文化体系的建构。翻泽活动在这个时期异常活跃,形成了20世纪20年代百家争鸣的开放多元格局。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改变,翻译文学多元系统在30年代趋于统一。   梁实秋早年的翻译活动正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他不但翻译了莎士比亚八部主要戏剧,还翻译介绍了多部英国小说和西方社会科学经典名著。虽然梁实秋的译作颇丰,但是其翻译思想并没有以专著形式出版,只是散见于他的散文集以及书信之中。深受孔子儒家思想和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梁实秋的翻译实践有着浓重的中庸色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方面倡导白话文的使用,但又在翻译作品中适量保留了古文;在抗战救国的背景中,他却反对译作选材上的实用主义,主张以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为翻泽选材的首要标准;梁实秋的自由主义学者身份使其翻译主张带有强烈的边缘色彩。   本文基于多元系统理论及操控改写理论,以梁实秋在30年代所翻译的莎士比亚八部主要戏剧作品为个案,在阅读其译作和参考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些典型的翻译实例,试分析历史文化因素对梁实秋翻译思想和特点的操控。其次,本文试将梁实秋的翻译思想和翻译作品置于多元系统背景下进行考察,论证其边缘化翻译思想对“五四”翻译文学多元系统的制衡作用。
其他文献
《牡丹亭》作为中国戏剧史和文化领域中的瑰宝,曾在中国古代社会引起广泛共鸣,而近代演出的成功亦证明了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甚至西方仍保留着能够激起人们热情的艺术魅力,具有
根据黑色幽默小说评论家马科斯·舒尔茨的论断,黑色幽默小说发端并发展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这一论断强调了黑色幽默小说产生所植根的独特社会背景,从而使它超越了普通幽
郑振铎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和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虽然长期以来对他的研究汗牛充栋,但把他作为翻译家的研究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方面的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交流合作日趋广泛深入,这使得中非关系成为西方主流媒体的热议话题。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势的话语权,西方媒体如何报道中非关系影响着世界人民对中
全球化正在成为中国的发展的显著特征,而会展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交流活动,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会展外宣材料的翻译质量尤为重要。  本文以北京某
《欲望号街车》(以下简称《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最经典的戏剧作品,一直以来吸引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研究。本文试图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街车》女主人公布兰奇
本文拟从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角度对林纾和张培均两位译者所译的两版《黑奴吁天录》进行描述性文本分析,以历史的有效性作为理论依据,从历史有效性的时间延异维度观察意义在空
《骨》是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成名作,也是她的第一部小说,讲述的是唐人街梁家在二女儿自杀后所经历的种种心理创伤与身份危机。《骨》在1993年首度出版后很快成为流行全美的
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教学法主要被运用于过程教学法和结果教学的对比研究上。许多专家和外语教师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实验证明过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而且不能忽视文学作品所独具特色的美学效果。因此如何在准确翻译原文主旨的基础上,同时尽可能达到跟原文相同的美学效果是文学翻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