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介入电针治疗、自我康复训练,观察两者对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并评估其早期介入的时机及安全性;评价自我康复训练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的疗效,规范相关动作并完善该训练方案,使其具有可重复性,并进一步推广。方法:将71例符合研究标准、发病在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电针结合自我康复组36例、电针组35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予以控制血压及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及降纤,神经保护剂等,以及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等。两组均采用电针治疗,治疗方法依照靳三针疗法中弛缓期针刺方案,结合组中采用自制的自我康复训练方案,方案中的训练动作依照《康复医学》第四版中的相关内容制定。其内容包括床上翻身训练、躯干控制训练、上肢活动、下肢活动及坐-立位训练。各组疗程均为14天,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共进行14次,每天1次,共治疗2周;基础药物治疗为14天。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4天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的量表为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 of Physical Performance, FMA)、 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结果:1、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的FMA、BBS、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①MAS评分:治疗14天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MA、BBS评分:治疗14天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I评分:治疗14天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I中的转移、活动两项,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及电针结合自我康复训练两种疗法适宜早期介入而无明显不良反应,两者均可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而电针结合自我康复训练疗效更优,并可改善痉挛程度;该研究所采用的自我康复训练方案简便易行,规范实用,符合临床需要,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