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至90年代末,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率持续下降,农民负担日益严重。中央政府从2000年初开始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意图从分配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关系,并逐步将改革范围推向全国。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作为一种高成本的政策推行方式,实行多年的农村税费改革是否真正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对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研究目标在于考察税费改革对单位劳动务农纯收入产生的增收效果,并从动态的角度讨论改革后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和产出效率的变化趋势,深入分析税费改革发挥增收作用的影响机制。
借助农业收入函数的分析框架,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税费改革对务农纯收入、要素投入量以及产出效率的冲击效果,提出三点假说。
经验分析方面,首先考察税费改革力度的差异对务农纯收入产生的影响,选取2004年的CHNS横截面数据进行OLS估计。回归结果显示,对比“农业税税率降低l%”的改革力度,“免征农业税”的农户当期务农纯收入要比其他农户高出41.44%,“税率降低3%”的农户务农纯收入要比其他农户高出24.07%,从增收效果上来看,“免征农业税”要比“税率降低3%”高出17%。加入地区控制变量后,“免征农业税”影响系数有所下降,但作用效果依然显著,并且明显优于“税率降低3%”和“税率降低1%”。加入农业专业户控制变量后,系数没有明显变化,同样说明农业税减免的力度越大,对当年务农纯收入的正向冲击效果也越大,税费改革增收效果明显。
为探究税费改革实现增收效果的具体机制,将CHNS数据范围扩大至2000年、2004年和2006年,重新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从动态上考察改革后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和产出效率的变化。对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户显著增加了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农业税减免或补贴的效果相当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从而引发了农民增加生产资料投入,提高生产积极性。相反,改革后劳动投入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了明显下降,改革并没有刺激农民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农业生产。其因为在于农民收入提高后增加了对闲暇的需求,因而减少了劳动投入量。对各种投入要素产出效率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改革的深入,土地、劳动和生产资料要素的产出弹性增大,并且呈递增趋势,各类要素产出效率明显提高。
本文通过经验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认为税费改革增加务农纯收入效果明显,长期增收机制的实现有两种方式:第一,税费改革干预了农户的生产决策,促使农民增加对种子、肥料、农药、农具等生产资料的资本投入,促进了务农纯收入的提高;第二,改革提高了土地、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增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