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系统地研究了甘草不同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类、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其中已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有300多个。近年来,随着甘草黄酮在药理学上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抗炎、抗癌等药理作用,因此日趋成为研究的热点。据报道,在提取过甘草酸的甘草渣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往,大量的甘草渣被随意丢弃,致使甘草部分价值被遗失,同时甘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随着甘草利用度的扩大,需求量迅速增加,且人们无节制不合理的乱采滥挖甘草,使得有限的野生甘草资源受到威胁。在自然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我们应寻求一条综合利用有限资源的道路。因此本文选取在种植甘草生产甘草酸后排出的甘草残渣作为实验原料,探索了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借助现代仪器检测和分析手段分离鉴定了甘草渣中的化学成分,并对甘草渣化学成分的抑菌作用进行了跟踪和筛选。为甘草渣黄酮类化合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渣中甘草黄酮含量测定方法:选用芦丁为标准品,NaNO2、Al(NO3)3、NaOH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510 nm,获得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该法简单易行,能够快速测定出甘草渣中总黄酮含量。第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获得了以甘草渣为原料提取甘草黄酮的最佳生产工艺及参数:采用微波热回流提取技术,以体积比为1:4的乙酸乙酯与乙醇为溶剂体系、功率为500 W、料液比1:10、温度70℃、90 min、提取2次,可实现甘草渣中总黄酮含量为18.65%,收率为1.39%。第三,获得D101大孔吸附树脂法对甘草黄酮分离纯化的工艺路线。工艺条件为:选用pH=7的40%乙醇水溶液作为甘草黄酮的上样溶液,上样浓度为0.9 mg/mL,上样速度为2 BV/h;先用40%乙醇水溶液洗去部分杂质,再用5 BV的80%乙醇水溶液进行洗脱,洗脱速度为4 BV/h,甘草黄酮含量为40.3%。第四,对甘草残渣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从甘草渣浸膏中共分离出6种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3种化合物的结构。它们是甘草苷(Liquiritin)、芒柄花素(Formononet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第五,通过对甘草渣乙醇提取物、甘草渣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甘草乙醇提取物与甘草酸粗粉抑菌作用相比较,甘草渣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仅次于甘草乙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并且甘草渣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细菌的抑菌能力较真菌的抑菌能力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77mg/mL、1.77mg/mL、3.53mg/mL、7.06mg/mL。第六,对甘草渣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出的甘草苷、芒柄花素进行抑菌的研究、跟踪和筛选,最终发现芒柄花素较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抑菌活性都强,甘草苷则无抑菌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芒柄花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较弱,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78.2μg/mL,对绿脓杆菌的和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5.63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