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和谐的存在:从生态美学角度重读《达洛维夫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3098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该小说创作于1925年,当时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然而物质的富足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真空,一战的爆发更加剧了这种状况。人物内心、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失衡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存在状态。作为一位关心人类灵魂的作家,伍尔夫试图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与海德格尔早期的存在主义观以及后期的生态美学观所表达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本论文试从生态美学的角度重读《达洛维夫人》,揭示其中蕴含的天地人神四位一体的思想,论述人物内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状态的重要意义。第一章探讨保持人物内心和谐的重要意义。海德格尔的沉沦说把人们的存在状态划分为本真和非本真,这恰恰在克拉丽莎·达洛维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年轻的克拉丽莎敢爱敢恨,少受世俗的干扰,真正地作为她自身而存在,即本真的存在。婚后的克拉丽莎以达洛维夫人的身份出现,消散于家庭琐事和社会交往中,最终沉沦为非本真的存在。小说结尾,赛普蒂莫斯的自杀唤起了达洛维夫人对存在意义的重新思考,意识到只有本真的存在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谐。第二章分析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海德格尔关于“共在”的阐释,倡导世界是人与他人共在的世界。伍尔夫在小说中对人物所遭受的社会不公待遇的批判暗示了她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从战场归来的赛普蒂莫斯,患上了严重的战后弹震症。他非但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反倒被众人遗弃,尤其是以霍姆斯医生和威廉爵士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更是主张要将他隔离,甚至禁止他生育。没有归属感的赛普蒂莫斯对人性彻底失望,最终选择“重生”去构建自己向往的和谐团体。第三章谈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存在的重要意义。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不再成为存在的看护者,而是把自然当作资源储备器。人类毫无节制的索取造成了生态失衡,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而海德格尔提出了天地人神四重统一的论断。伍尔夫在小说中描述了许多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场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侵犯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伍尔夫在其作品中展示了天人合的景象,以此来号召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这篇论文尝试着运用人物分析和文本解读揭示《达洛维夫人》中蕴含的生态美学意义。这三章分别从个人内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层面阐述了小说中所表达的向往和谐的思想,以期对当代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启发和警示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研究者不断探索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方案。而随着多模态话语的出现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黑板-课
学位
具身认知模型指出:语义知识并不存在于感觉和运动相分离的领域,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于两者相交叉的领域。相反地,非模态符号模型认为:概念是由抽象符号组成,这些符号在感觉与行动
以摄影艺术作为纽带,加强海峡两岸摄影交流,共同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交往和文化艺术交流。“海峡影艺杂志社”继续秉承这一宗旨举办第二届“海峡影艺杯
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油气资源丰富,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心观察和测井特征等资料,将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Ⅰ型层序界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都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当新世纪全球经济中,知识经济在其中已经成为了非常
目前,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沉寂现象已非常普遍,这势必会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针对中国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沉寂现象的实证研究较少,且多数学者将目光放在了
功能文体学作为现代文体理论,为文体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法。多位学者在该理论的指引下对文学的语言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本文作者认为功能文体学也同样适用于小
20世纪90年代,新韩礼德学派的代表人物马丁(Martin)等人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它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这一方面的新的扩展。
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体育课上应当是主动积极、生龙活虎的。再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果一堂体育课学生没有规规矩矩地站好,没有认认真真地听教师的,而是乱成一片,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