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该小说创作于1925年,当时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然而物质的富足造成了现代人的精神真空,一战的爆发更加剧了这种状况。人物内心、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失衡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存在状态。作为一位关心人类灵魂的作家,伍尔夫试图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来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与海德格尔早期的存在主义观以及后期的生态美学观所表达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本论文试从生态美学的角度重读《达洛维夫人》,揭示其中蕴含的天地人神四位一体的思想,论述人物内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状态的重要意义。第一章探讨保持人物内心和谐的重要意义。海德格尔的沉沦说把人们的存在状态划分为本真和非本真,这恰恰在克拉丽莎·达洛维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年轻的克拉丽莎敢爱敢恨,少受世俗的干扰,真正地作为她自身而存在,即本真的存在。婚后的克拉丽莎以达洛维夫人的身份出现,消散于家庭琐事和社会交往中,最终沉沦为非本真的存在。小说结尾,赛普蒂莫斯的自杀唤起了达洛维夫人对存在意义的重新思考,意识到只有本真的存在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谐。第二章分析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海德格尔关于“共在”的阐释,倡导世界是人与他人共在的世界。伍尔夫在小说中对人物所遭受的社会不公待遇的批判暗示了她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从战场归来的赛普蒂莫斯,患上了严重的战后弹震症。他非但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反倒被众人遗弃,尤其是以霍姆斯医生和威廉爵士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更是主张要将他隔离,甚至禁止他生育。没有归属感的赛普蒂莫斯对人性彻底失望,最终选择“重生”去构建自己向往的和谐团体。第三章谈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存在的重要意义。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不再成为存在的看护者,而是把自然当作资源储备器。人类毫无节制的索取造成了生态失衡,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而海德格尔提出了天地人神四重统一的论断。伍尔夫在小说中描述了许多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场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侵犯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伍尔夫在其作品中展示了天人合的景象,以此来号召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这篇论文尝试着运用人物分析和文本解读揭示《达洛维夫人》中蕴含的生态美学意义。这三章分别从个人内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层面阐述了小说中所表达的向往和谐的思想,以期对当代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启发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