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惧与焦虑来自于人类最原始的生存记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一直根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而表现在中国古代神怪小说中,便是独特的恐怖主题。以恐怖为表现主题的短篇神怪小说自魏晋南北朝起就初露端倪,经过唐、宋、元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在明清时期达到成熟,并产生了一些经典的作品,对后世的同类型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尽管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恐怖主题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但它仍旧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引人注目。
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短篇神怪小说中的恐怖主题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此类作品总体概况的把握、发展与演变的梳理、以及独特意象和叙述模式的分析,从民俗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角度重新审视这个被学术界忽略的主题,并对其所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将中国古代神怪小说中的恐怖主题分为鬼怪对人的侵害、祸兆和为佛宣教三大类;其中鬼怪对人的侵害主题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多个分支,正文中自有阐释,就不在此赘述了。其次,还将中国古代神怪小说中恐怖主题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大致梳理:唐前是萌芽和奠基时期;唐、宋、元是发展与突变时期;明清是成熟与巅峰时期。第二部分立足于小说本体,旨在探讨恐怖与焦虑的文本表达,运用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理论,对恐怖故事中的死亡意象、超自然意象、动物意象、女性意象及色彩意象进行阐释;并且概括了恐怖故事的基本叙述模式:时间与空间特定设置,恐怖情境的多维表现,全知与限知的交替叙述,封闭与开放的故事形态。第三部分运用心理学原理对恐怖故事的创作动机和接受的心理进行了探讨——其实,无论是创作或阅读恐怖故事,都是人们对于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恐惧和焦虑的表达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