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随迁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到2019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00%,流动人口逐步发展成为各个城市新增人口的主体,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占比超过80%,与此同时,新型家庭化迁移已经逐步取代个人流动。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的长期稳定居住和市民化,不仅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的发展,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关键。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化迁移这一现实基础,本文试图从子女随迁行为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市民化进行研究。本文利用推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新经济迁移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幸福层级理论以及需求层次理论,从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活动会影响到人力资本积累、城市认同感、幸福感、责任感四个方面来分析子女随迁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子女随迁可通过消费活动这一变量影响其父母的城市长期居留意愿。随之本文使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同一社区的平均子女随迁率作为子女随迁的工具变量;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等方式做稳定性检验;同时考虑到异质性的存在,对个体的代际差异、子女数量、子女年龄结构等进行分组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子女随迁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可通过家庭消费这一机制产生作用。第二,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子女随迁显著地提高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第三,控制变量中,农业转移人口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配偶随迁行为等也会对其城市长期居留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第四,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家中无学龄前儿童和子女数量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家庭更倾向于在城市长期居留。最后,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个人层面提出关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建议:有关部门应完善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人口配套政策,尤其是要解决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时在个人层面,农业转移人口也要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日益频繁且高溢价并购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更是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的主场。高溢价并购活动最直接的经济后果便是给并购企业积累高额商誉,而不合理的高溢价并购引起的不良商誉容易导致企业发生商誉减值风险,为上市公司并购后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2018年资本市场上爆发地商誉减值浪潮的根源,便是上市公司不合理的高溢价并购活动,其中互联网行业中首家A股游戏类上市公司——大连天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进程。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旨在培养一批有理想和信念、有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小学卓越教师是小学教师中的引领者,对小学卓越教师的研究能够为小学教师的成长提供理论支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完善,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经验,促进个人的提升,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地提高。目前对于卓越教师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来源于多方面,既受到行业竞争环境、市场结构、外部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企业特征、股权性质、股东会结构、董事会、高管激励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企业绩效表现的好与否是诸多内外部治理因素一齐作用的结果,而在这些因素当中,人力资本是最直接、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管理层和一般职工均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人力资本,怎么去激励其努力工作一直是学界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市场逐步呈现出全球化的竞争态势,而市场的竞争同时也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同时还必须是性价比的竞争。从产品质量的管理逻辑来看,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因为送检的产品已决定了产品的好坏;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因为生产部门是产品的提供部门,只有生产,才有产出;然而,产品质量更是设计出来的,设计才是产品质量的理论源头,设计关注的焦点必须是质量目标。要想得到“好且稳定”的产品质量结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我国的社会治理呈现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趋势,政府治理、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以及社区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开始凸显,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生活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打造有一定的施展空间。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旧小区开始有了公共空间微改造的环境更新需求,针对这一
戏剧是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强烈的戏剧冲突、时间和空间的集中性、语言的精炼和个性化形成自己的文体风格。话剧作为戏剧的一个分支,由于其独特的个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中国话剧是在曹禺手中成熟起来的,代表作品《雷雨》自1978年至今保留在中学语文教材,可见其重要的教学价值。纵观现行的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戏剧单元所占篇幅较小,并且不作为重点考
叶圣陶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1959年他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凝聚成了《语文教学二十韵》(以下简称《二十韵》)。短短二百余字涵盖了叶圣陶在阅读、写作、教法等多个方面的独特主张,可谓其教育思想的浓缩与精华。本文以此为中心,以点带面,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挖掘其教育精髓,推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围绕《二十韵》,文章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是对《二十韵》中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着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在线课堂逐步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课堂教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峰。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在全网络空间条件下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课堂模式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全网络空间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基于此,本文意图提出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
苏轼,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选文的数量与李白、杜甫并列第一。然而当下的中学语文课堂中苏轼选文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本论文试图对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选文进行研究,分析苏轼选文的特色和教学价值,并对苏轼选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些苏轼选文的教学策略。本篇论文除绪论外,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去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是本文探索的重点。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来探索提高古诗词课堂效率的方法。第一章是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用概况进行统计,分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要求,列举了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所有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