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基本维度,任何一种社会行动都不可能在一个没有空间维度的情境中发生。但城市空间并非社会行动的静止容器,而是社会的产物,空间产生于有目的的社会实践。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空间的巨大变迁,各地方权力与资本介入空间生产并形塑城市空间模式。在转型期的特殊历史阶段,空间变迁的实际逻辑常产生于在场者的日常生活,制度变革合法性的建构往往是自下而上得以完成的。本文是以北京798艺术空间的建构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个案研究。这是一个由空间在场者通过空间实践而改变政府规划的案例,其间充满着矛盾、冲突与斗争。本研究尝试整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及福柯的权力论说,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社会-空间视角,从空间的物质面向、社会关系面向和意义面向三个方面来解析空间变迁的历程,进一步认识空间在场者是如何逾越既有的制度结构规范,共同在场者如何达成“合谋”,促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异托邦”空间景观。文中提出“空间权力”这一核心概念,指出空间不仅具有经济权属,也有其文化权属和政治权属。空间权力来自对于不同空间资本的掌握、操控和争夺,包括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以及符号权力。转型时期开放、富有弹性的制度结构是多元空间实践的前提。正是由于空间权力的多元,才使得掌控权力的各方能够进行对话、互动,进而进行资源置换,空间的发展因此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本文用空间理论与社会-空间的分析视角解析当前社会热点现象,丰富了对艺术聚集区的研究视角。研究整合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及福柯的权力学说,增强了空间理论的解释力。笔者试图建立一个空间分析的框架,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意义空间三个面向来对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对798空间变迁的研究,在时空结合的实证研究的道路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