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程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一项由第三方组织参与,通过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司法活动。调解制度作为我国优良的历史传统,深受“和为贵”思想的熏陶,已经在中国实践了数千年,至今仍深得人心。程序性调解在当今“大调解”格局下不断深化发展,在定纷止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调解作为一种机构性话语,参与方主要通过调解话语的表达、领会与互动来实现沟通,动态传递具体的调解意向,从而促使达成共识理解。然而,相较于法庭审判话语研究,对法庭调解话语的关注不够,相关研究明显不足,尤其是涉及微观层面的调解话语互动机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视野相对偏窄,基础理论较为薄弱。本研究在机构话语的框架下,将话语目的原则与语言顺应论结合起来,构建了全新的目的顺应视角下调解话语的空间互动分析框架。本文以调解互动话语为研究对象,结合真实的法庭调解话语语料,从微观层面对调解话语进行描写与分析,旨在对目的驱动下调解话语的顺应性互动进行定性分析。构造目的顺应理论框架,试以全新的视角分析参调者在顺应调解话语的客观物理空间、主观心理空间以及社交互动空间过程中,是如何通过话语选择、话语建构以及策略实施实现法庭调解的利益诉求。重点讨论中国调审合一体系下参调者话语角色的构建和话语运作的互动机制。通过构建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讨论了调解参与者话语目的表达与互动的运作机制,分析了调解话语在定纷止争、缩小分歧差异、实现利益诉求过程中的话语运作机制与策略,拓宽了机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与视野,加深了对法庭调解话语使用机制的认知与理解,丰富了法律语言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将语言学的理论成果融入到法庭机构性话语的研究领域,对社会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对于社会提倡的矛盾化解、社会和谐的目标实现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