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对冠心病临床处理决策和结局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可疑冠心病患者治疗决策和临床结局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探索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CT-FFR)在可疑冠心病患者治疗决策和结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07-2016期间行CCTA并在90天内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检查的1121例患者。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CT-FFR软件分析每例患者的CT-FFR值,记录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的CT-FFR值,以CT-FFR≤0.80定义为缺血性病变。记录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评估CCTA和ICA狭窄程度与CT-FFR值的相关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评价基于CCTA和CT-FFR所指导的治疗决策与基于ICA指导的治疗决策的差异;次要终点是评价CT-FFR是否可以提高ICA的效率以及预测MACE的预后价值。结果:患者水平上CT-FFR与CCTA的一致率为79.6%:即42.2%(473/1121)的患者CT-FFR为阳性、CCTA表现为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37.4%(419/1121)的患者CT-FFR阴性、CCTA表现为轻中度狭窄(狭窄程度<70%);同样CT-FFR与ICA解剖狭窄的一致率为83.3%(937/1121)。在回顾性行CT-FFR分析后,与之前基于ICA的治疗决策相比,事后假设分析显示167例(14.9%)患者基于CT-FFR的结果其治疗决策发生改变:即113例之前行药物治疗组的患者被重新分配到血运重建组,而54例基于ICA需行血运重建的患者被重新分配到药物治疗组。若仅对阳性CT-FFR的血管进行ICA检查和血运重建术,可以减少54.5%的ICA检查率和4.4%的血运重建术。在中位26个月随访周期内,CT-FFR≤0.80与MACE的相关性最强(HR:6.89,p<0.001),预后价值优于CCTA(HR:1.47;p=0.045)和ICA(HR:1.84,p=0.002)的重度狭窄。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CT-FFR在识别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ICA检查方面有更好的效能和良好的结局预测价值,优于CCTA和ICA的重度狭窄。CT-FFR作为一种无创评估病灶特异性缺血的手段,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治疗决策,并有潜力使可疑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流程合理化。第二部分基于CT-FFR的功能性SYNTAX评分对3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评估目的:探索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CT-FFR所得到的SYNTAX评分(SYNTAX score,SS),即“功能性SYNTAX score”(Functional SYNTAX score,FSSICA)预测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临床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27例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CAD患者,计算基于CCTA和ICA的SS(SSCTA和SSICA);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CT-FFR计算FSSICA。比较这三种评分系统预测MACE的效能以及基于三个评分系统所作的血运重建策略的差异。结果:根据SSCTA界值22将227例患者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在测定FSSCTA后,22.9%(52/227)的患者从中高危组调整到低危组(FSSCTA≤22)。低危组和中高危组的MACE发生率为分别为3.2%(4/125)和34.3%(35/102)(p<0.001)。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为FSSCTA(OR=1.21,p=0.001)和糖尿病(OR=2.3,p=0.048)。FSSCTA预测MACE的诊断效能优于SSCTA(AUC:0.81 vs.0.75,p=0.01)和SSICA(0.81 vs.0.75,p<0.001)。在计算FSSCTA后,基于SSCTA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52例患者可能改变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检查。结论:FSSCTA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CT-FFR只计算特异性的缺血病变,是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MACE独立的预测因子。另外,FSSCTA可能会改变这些患者的血运重建策略。第三部分CT-FFR与CCTA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决策和短期临床结局影响的对比研究目的:研究基于CT-FFR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狭窄程度20-80%)患者后续诊疗和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行CCTA检查确定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随机分配到解剖CCTA组或功能CCTA(CT-FFR)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90天内行ICA确定的非阻塞性狭窄的比率(狭窄程度<50%)。次要终点包括血运重建和90天MACE的差异。结果:共入组1065例患者,其中CT-FFR组共有533例,CCTA组共有532例。在90天随访期内,CCTA组ICA无阻塞性狭窄的比率高于CT-FFR组28.8%(23/90)vs.13.6%(11/810)[率差(risk difference,RD)=15.2%,p=0.036]。CCTA组推荐行ICA比率亦高于CT-FFR组(24.2%vs.18.8%,RD=5.4%,p=0.029)。CCTA组中血运重建与ICA的比率(REV-to-ICA ratio)为43.3%(39/90),低于CT-FFR组的比率(63.0%,51/81;RD=19.7%,p<0.001)。CCTA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CT-FFR组(HR:1.76,p=0.046)。结论:在稳定性临界病变的CAD患者中,与解剖CCTA策略组的患者相比,CT-FFR策略组的患者有着较低的ICA推荐率、ICA无阻塞性狭窄率以及更好的临床结局,这支持功能CCTA(即CT-FFR)策略可能是指导患者临床管理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民法总则》第三十三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这一规定的内容在通说上被称为“意定监护”,由于《民法总则》对于意定监护规定甚少,仅此一条,因此,对于意定监护的适用如何进行解释、其适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这项制度在我国成年监护中的定
居住区是城市密不可分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组织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大量的大型封闭式住区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诸如交通堵塞,街道冷清,公共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
自语文单独设科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读什么、怎么读、怎么教是语文教学长期关注和争议的热点。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首次提出“读整本书”的思想;80年代,顾黄初先生呼吁重视整本书阅读;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整本书阅读与探讨”作为重要的学习任务群,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
直升机高速前飞时,桨叶的周期振荡使得其处在一个动态失速流场和柔性结构相耦合的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中。动态失速时,动态失速涡在桨叶上形成而导致的升力过冲,严重分离而导
教师领导力是教师领导行为的一种综合性的外在表现力。教师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中国,研究教师领导力的资料和文献较少,针对单一学科的文献资料匮乏。所以探究昆明市中学英语教师领导力的现状,根据数据,作者尝试分析影响该市教师领导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讨论如何发展云南省昆明市英语教师领导力。本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来探究昆明市教师领导力。论文主要探究两个问题。分别是(1)昆明市中
美国深层意象派(Deep Imagism)于50年代早期出现,与意象派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它将无意识理论引入了诗歌创作,并重新定义了诗歌意象的特征。深层意象派(Deep Imagism)阵营规模不大,主要有詹姆斯·赖特、路易斯·辛普森、罗伯特·勃莱和和威廉·斯塔福德四位主大成员,但是在打破现代派诗人所形成的诗歌僵化局面上仍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深层意象派(Deep Imagism)诗人们散居各地,
全球应用于通信、计算电源的电力电子器件市场规模巨大,核心半导体器件基本被欧美所垄断。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GaN材料基功率器件与传统硅功率MOSFET相比,在导通电阻、开关速度、传导损耗、功率密度等方面具有更卓越的性能,有望为电子系统电源提供高效率、低功耗、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但能否充分发挥GaN器件的优异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栅极驱动电路的设计。GaN HEMT器件在驱动设计方面又存在许多限制因素:低
与"打官司难"相比,"送达难"更是一种"审案子难"。对法院而言,送达问题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高悬于案件审判的上空。相较于传统的送达方式,电子送达便捷、留痕、规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左位胆囊(left sided gallbladder-LSG)合并结石的可行性与优势;讨论左位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要点
物理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但高中物理因其内容抽象,很多学生感觉难以理解。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1922年“壬戌学制”颁行后,高中正式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独立学段。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在一步步摸索中逐渐成熟。总结民国时期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经验,对我国现阶段高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本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较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