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浓度分层燃烧器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相混合物燃烧过程特性的研究是内燃机燃烧过程精细控制的前提。采用预混点燃模式的汽油机由于燃料无法短时间内充分蒸发与扩散,因此往往在缸内形成不均匀浓度场,采用扩散燃烧模式的柴油机因其燃料及喷油特性,燃烧过程中存在过浓区与稀薄区,而对于新型的均质压燃燃烧模式而言,采用浓度分层燃烧来控制其放热率也是一条重要的技术路径,因此燃烧室内部均存在一定意义上的浓度分层这一情况广泛的存在于内燃机的燃烧过程中。研究火焰跨浓度分层传播过程对内燃机燃烧过程的分析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目标,本课题设计、搭建了一套径向浓度分层燃烧装置,进行了燃烧装置的验证工作,并将该燃烧器投入了实际应用中,进行了针对火焰跨浓度传播的实验研究。本课题具体内容包括:1.燃烧器系统的搭建。所开发的燃烧器系统以McKenna层流火焰燃烧器的结构作为基本构型发展而来,在原本单一浓度混合气预混腔的基础上增加了混合气浓度分层机构,将多路不同浓度的混合气进行排布,形成环状嵌套的浓度分层混合气,从燃烧口处流出,形成径向浓度分层。燃烧器系统包含:1)燃烧器本体、2)混合气供给系统、3)冷却系统、4)点火系统、5)火焰温度传感系统、6)光学观测系统。其中燃烧器本体主要包含:(1)底座、(2)分层机构、(3)透气金属盘、(4)冷却水套。在进行燃烧器本体设计过程中,首先通过热力学计算确定了燃烧器透气金属盘尺寸,进而确定整个燃烧器的尺寸链;其次对燃烧器分层机构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明。完成燃烧器本体的设计后,对燃烧器系统的其它部分进行了搭建,其中光学观测系统通过一面三棱镜和一面反射镜达到了同时将火焰的侧方图像以及上方图像传递给光学分析设备的效果。2.燃烧器系统的验证实验。设计了针对燃烧器本体、冷却系统、混合气供给系统、光路系统的针对验证实验,以及系统准确性验证实验。1)燃烧器本体验证实验中,将定性配置的稀、浓、极稀三种混合气以不同的组合方式通入燃烧器的1、3、5层中进行燃烧,在第一层浓第五层稀、第三层浓第五层稀等工况下,燃烧器表面火焰出现了明显分层,燃烧器本体可用性得到验证。2)冷却系统验证实验中,以混合气当量比1.0,来流速度20.91cm/s这一最大热负荷工况为实验工况,持续进行了两小时的燃烧实验,并在前30分钟每半分钟测量冷却水套外壁温度,冷却水套外壁温度升高速度逐渐降低,第24至第30分钟时稳定在27℃-28℃之间,两小时后升高至31℃,始终低于100℃,冷却系统功能性得到验证。3)在燃烧器系统整体试运行实验中,进行了8种不同混合气供给方案下的燃烧实验,并利用光路系统采集了8个工况下的火焰图像,利用温度传感系统采集了4个工况下的火焰温度分布数据,光学图像能够清晰完整的显示火焰的侧视图与俯视图,光路系统通过验证,不同层位的火焰亮度与混合气供给系统的配制浓度符合混合气浓度越高火焰亮度越高的一般规律,混合气供给系统通过验证,不同工况下的火焰温度分布于1147K-826K之间,且不同位置处的火焰温度分布与其它研究中的结果向符合,燃烧器温度传感系统通过验证。4)燃烧器系统准确性验证中,对燃烧器产生的甲烷-空气火焰的稀可燃极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位于当量比0.45-0.5范围内,其它研究结果位于范围0.46-0.5当量比范围内,实验结果与其它研究相符合,燃烧器系统准确性通过验证。3.燃烧器系统的实际应用。利用燃烧器进行火焰跨浓度梯度传播实验,实验目标为:探究分层方式、整体浓度分布、分层梯度对于火焰传播过程中火焰半径、传播速度、放热百分比曲线的影响。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均质、内高外低、外高内低、中间浓度低内外浓度高共4种混合气供给方式,并在每种供给方式下设计了最高浓度从1.0当量比至0.8当量比的不同整体浓度分布的工况,以及从0.1当量比到0.2当量比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工况,通过高速相机以500pps的拍摄速度,336×800的分辨率对火焰点燃的瞬间进行拍摄,并利用图像处理手段得到火焰的半径、传播速度、放热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例如内中外三层混合气均为1.0当量比浓度的工况下,火焰扩散过程中共拍下5张图像,每张火焰图像中俯视图的火焰半径分别为5.066mm、9.983mm、15.049mm、19.668mm、25.032mm,计算得到的火焰传播速度分别为2.53m/s、2.46 m/s、2.53 m/s、2.31 m/s、2.68 m/s,每张图像中火焰的放热百分比分别为2.03%、14.72%、35.16%、63.17%、100%。实验得到了以下结论:火焰沿径向传播过程中,其传播与放热速度对内层低浓度以及外层低浓度的分层方式较为敏感,对中层低浓度的分层方式敏感性不高;当内层浓度低于0.7当量比时,火焰的初期传播过程会出现明显的迟缓现象,当外层浓度低于0.6当量比时,火焰的末期传播过程会出现明显的迟缓现象;浓度梯度的大小对内层低浓度以及外层低浓度的分层方式影响不大,对中层低浓度的分层方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量密度介于化学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的储能器件,因充电时间短,放电功率大以及超长的循环使用寿命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具有可部分甚至全部替代化学电池使
中国素来好以茶会客,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茶叶农药残留问题越显突出,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影响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新烟碱类农药能对咀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CYP19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2470152、rs726547)与宁夏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及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式,选取宁夏城市5个社区的中老年人群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共纳入样本量为1747例,其中男性为856例、女性为891例。对样本测量身高、体重,抽取外周血检测血脂、性激素水平,并采用基因分型技术MassARRAY system对样本基因型进
定轴式动力换挡变速箱是装载机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变速箱的稳定运转来说,良好的润滑是不可或缺的,而要实现良好的润滑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每个润滑部件进行精确供油,润滑油流量过多会造成系统的能量损失,而润滑油流量过少则会导致零部件润滑不良。早期的润滑系统设计通常情况下为参考先前的产品进行初步设计,之后再利用试验的方式对润滑系统进行优化与改进,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省去反复修改试验的
食物过敏是指机体对摄入的食物过敏原产生的变态免疫反应,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影响过敏人群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减轻食物过敏反应的潜力,且具有安全、来源广和品种多样等优势,而逐渐成为食物过敏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检测大鼠嗜碱性粒细胞(rat basophilic leukemia,RBL)-2H3脱颗粒及细胞活力,对118个植物来源单体化合物的抗过敏
汽车悬架性能与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及主动安全性等密切相关,良好的悬架性能是保证高速行驶安全的关键,经常检测汽车悬架的性能可以有效避免高速行车事故的发生,因此对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及其检测结果(吸收率)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谐振式汽车悬架检测台为研究对象,对汽车悬架装置检测台各结构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吸收率的结构因素。首先,查阅了大量关于汽车悬架性能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的文献,明确接地
玉米秸秆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废弃物,年产量达到了8.4亿吨。目前大多数玉米秸秆都被直接燃烧,玉米秸秆的直接燃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并且事故频发。玉米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有四种: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在秸秆能源化中,将秸秆用于厌氧生物暗发酵产氢具有环境友好、可生产清洁能源等优点,被认为是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玉米秸秆稳定的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化学交联结构,导致对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增长有越来越高的需求,按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要求,太阳能、风电等绿色能源得到了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可以缓解输配电的供电压力和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养殖虾类。近年来因食用凡纳滨对虾而导致的过敏事件日益增多,因而消减凡纳滨对虾过敏原致敏性的研究成为热点。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为对象,探究热加工对虾肌肉过敏原消化稳定性和免疫结合活性的影响,解析热加工改变虾肌肉过敏原致敏性的原因,为热加工影响虾肌肉过敏原致敏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煮制和高温压力处理后
由于能源危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智能微电网作为一种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产能的方式,现已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研究。而可再生能源在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