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礼仪仪式是指围绕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一些特定的仪式活动,其总目的是帮助人们顺利地度过这些关键时刻,完成人生角色的转换。与此同时,旁人对某个礼仪程序所持的不同观点——尤其是礼仪组织者(倡议者)对待礼仪的态度与认同感——以及每项礼仪中直接与间接、正式和附带程序中所显现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可以说都展现了某一区域内举行某种特定礼仪的人群的一些文化面貌。为了进一步解释这种文化面貌,笔者将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双朋西乡娘加村例,以该地区的传统人生礼仪作为研究对象,进而探讨在娘加村中的人生礼仪与该群体生活之间的关系。前言中本人首先介绍了藏族人生礼仪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意义。其次,介绍了娘加村这一村落的历史发展,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并比较1995年和2012年娘加村的经济情况,同时阐述娘加村的经济来源的变化与随之而来的社会秩序、民俗文化、受教育情况等的变化,主要解说了娘加村的经济来源的变化对社会民俗事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礼仪带来的影响。第一章孩童篇,主要分析了诞生礼仪仪式的涵义、主要过程及其中的群体关系。笔者认为:诞生礼仪仪式,作为人生开端的第一个礼仪仪式,其意义是庆贺和祝福一个人的出生,集中表现了人们对人口生育的重视程度。诞生礼仪不仅包括了为新生婴儿口摸酥油与为婴儿洗身的每项仪式,也包含了卜算生辰为幼婴取名,还有为婴儿的出生而举行的供奉煨桑仪式与为消灾解囊而画的护名符(ming srung)等仪式和一年后的剃头仪式。本文通过对这些仪式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由于性别与社会分工的不同,男婴与女婴在诞生礼仪方面的区别,例如:如果是男婴就在房顶煨桑,吹白海螺,门口挂的柏树上要系羊毛,若是女婴就不用。同时表明诞生礼仪具有让观礼者及仪式的参与者接受生命教育并重视实现生命价值,以及长辈通过该仪式表达他们对新生儿的祝福与期望。第二章成年篇,该章对个人成年的标志及其成年后的最为重要的人生礼仪,即婚礼方面的礼仪仪式加以了详细的论述。以婚礼期间的礼仪仪式为例,本文对嫁女娶媳、敬茶敬酒、慈母招福与宴请亲朋等具体仪式加以了描述与深度的分析。同时,笔者在该章中指出在当代社会,该村落的婚礼习俗随着外来文化的湧入产生了变化,并分析了导致婚礼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笔者指出了在娘加村中通过婚礼而实行的相关的家族继承习俗,以及与继承习俗相关的赡养老人的方式;同时也指出该村的男女婚姻中的禁忌,例如不能与父族七代以内的亲属结婚,同时通过宴请父亲一族的亲属使父系的族源亲戚认同与接受举行婚礼者的夫妇关系。笔者认为婚姻仪式是男女为使社会认可他们合法与合理的结合而举行的仪式,该仪式表明男女组成新的家庭,共同担负起繁衍后代、发展家庭的责任,以及履行正式社会成员的义务。婚姻礼仪仪式能够促使成为夫妇的男女进一步确立成人的意识;促使男女再次转换角色;帮助夫妇在观念上强化婚姻的合法性;并借助于仪式来组建新的社会关系网络。第三章老年篇,本章主要介绍与解说了该村传统中专为老年人的而设定的礼仪仪式,即人生最后的礼仪仪式,例如年老后的法事、寿诞以及其丧葬仪式的内容与涵义。该村村民具有深信因果报应的传统信念,认为通过做好事能消除灾难,做坏事能带来厄运。因此笔者根据该村的传统信仰,推到老年的法事与寿诞对该村民而言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从儿女的角度来说法事与寿诞仪式是孝顺父母双亲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些仪式消除父母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使双亲对来世保有希望,使父母不用抱着遗憾地离开现世。从老年人的角度来说是这些仪式是为了现世的生命结束以后的时空——下辈子做的相关准备;前半生为了家庭的兴旺发达而忙忙碌碌,同时也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愿而与善缘相违,种下了恶果以致积了不少恶业,例如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他人相争;因此后半生做法事,例如通过供养村民或者需要帮助的人来积德积业,并通过做善事忏悔自己的罪过;同时也为在中阴六道轮回时能入三山趣,以使下辈子不受苦。丧葬礼仪仪式是人生礼仪仪式中最后的礼仪仪式,它标志着一个人走完了人生的旅程,并最终告别现世社会。亲属与友人通过丧葬仪式寄托哀思,哀悼与纪念亡人;同时通过该仪式对亡人生前的所作所为进行道德评价。丧葬礼仪仪式的种类繁多,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本身也处在变迁之中。例如:娘加村最为传统的葬礼仪式是天葬,一种最为普遍的尸体处理方式;不管死者是男是女,是老或少,亲朋都是把死者的尸体献给天上的鹫鹰,以期通过这种供养方式消除死者生前的恶业,以使死者来世生在一个好的人家里;娘加村另一个传统的葬丧葬仪式是火葬,火葬对该村民而言是比较神圣的丧葬仪式,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是居士(sngks pa)被认为有资格实行火葬;与其他民族的重视土葬相反,娘加村民们把土葬视作规格最低的葬礼,与比较低级的尸体处理方式,一般来说人们对因病去世的死者才会采取土葬;水葬对娘加村来说只是个传说,对村民而言不可能实行水葬,因为娘加村位于山顶上且水资源比较匮乏。天葬和火葬是该村中普遍的葬礼形式,且传统中最普便的是天葬。但是近几年来火葬取替了天葬,成了娘加村最为普遍的丧葬方式。另外,笔者认为传统的丧葬礼仪有以下方面的作用,首先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丧葬礼仪仪式能够使仪式的参与者进一步体悟孝的观念,固化个体品德;再次使仪式的参与者体认灵魂的信念,反思主体的自我意识以及行为;再次强化仪式的参与者的亲情意识,确立社会关系网络;再次使仪式的参与者认同等级观念,更好的确立自己的社会位置;最后使仪式的参与者树立和谐观念,并提升精神境界。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娘加村人生礼仪仪式的的特点与其起到的社会功能。笔者认为:娘加村人生礼仪仪式是一种规范的生活秩序,这种生活秩序得以实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它靠风俗习惯约束人人遵循礼节、仪式和规矩而实现的稳定的规范的秩序;其二它靠人们从仪式教化中养成的敬畏、虔诚与感恩意识,从而使礼仪仪式内化在每一个人心中,以使个人自律、自爱与自立。传统人生礼仪仪式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仪式具有教化功能,教导男女应如何在社会群体中生活,例如:男主外女主内。其次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例如:通过仪式使本民族的人知道本民族的共同的集体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再次娘加村人生礼仪仪式与其他民族的礼仪仪式相比对生活环境具保护功能,例如:不建坟墓节约土地,同时不为死者设立牌位节约木材;再次礼仪仪式有助社会成员形成集体观念,例如礼仪可使亲朋好友与左邻右舍共同参与主人的仪式,起到了联络感情的作用,并促进了他们的社会交往;最后人生礼仪仪式促进了社会安定与和谐。最后,笔者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对该村的人生礼仪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做了一个总结。笔者通过对一个藏族村落——娘加村的人生礼仪的具体分析,介绍了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血统亲缘关系等的问题。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为理论依据,全面地阐述娘加村民的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并分析了该村的人生礼仪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比如男女分工而仪式之差别、血统亲属关系等、通过礼仪而仪式参与者的角色转换、人口流动与周围民族的民俗文化通化等社会现象。另外,通过这些礼仪的传承性与稳定性,集体性以及禁忌性等特点对娘加村的社会秩序、道德教育等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本文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对娘加村的人生礼仪与群体生活关系的探讨,指出藏民族的人生礼仪这一文化系统对藏民族的生死观与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生活在新文化中的藏民的人生理念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