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论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及其多元供给主体功能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旨在揭示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面临的困境,探讨造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困境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若干的破解措施。论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梳理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演变历程。认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现人民公社时期的单一垄断型供给模式逐渐向税费改革后的多主体参与供给模式转变之趋势。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各主体的功能。认为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中,政府在公共财政、政策支持、技术支撑等方面具有权威性,应该承担掌舵功能。市场主体的参与则有助于促进供给效率,发挥市场推动作用。非营利组织借助其公益性与社会影响力,具有补给站之功能。农民则是农村公产品供给的源动力。第三部分着重考察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虽呈现多元化,但普遍遭遇集体行动困境;各主体参与动力不足;需求导向型供给缺乏,政绩导向型供给相对过剩;筹资渠道与筹资能力有限等困境。第四部分着重揭示了造成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困境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缺乏乡村公共精神;二是各主体职责不清;三是供给激励机制不足;四是需求导向供给机制不健全;五是多元协同机制缺失。第五部分着重提出了克服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困境的若干对策。包括培育公共精神;明晰多元主体的职责关系(例如:明晰政府间的供给职责,明确政府与其他供给主体的职责关系);强化各主体有效参与的激励机制;拓展筹资渠道,如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完善多元协同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