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辨位定点闭合松解术治疗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的临床疗效,并与针刺疗法比较其优效性。总结NTCS的压痛点数目与压痛部位分布规律,尝试利用客观性压痛指标用于评价NTCS的临床疗效,并为今后NTCS的针刀辨位定点选择提供更广泛的参考依据。方法:纳入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NTCS患者,利用SPSS19.0软件将60例NTCS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刀治疗组(试验组)和针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针刀治疗组患者接受辨位定点针刀松解术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周(1个疗程),针刺治疗组接受常规针刺疗法,隔日1次,共治疗3周(1个疗程)。利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症状积分、压痛点计数和VAS疼痛积分变化,综合评价两种干预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优效性。统计60例NTCS患者治疗前后颈肩部压痛点数目及分布规律,利用统计学中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的原理,分析压痛点数目、疼痛程度与自身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探索利用客观性压痛指标用于NTCS的临床疗效评价,并为NTCS的针刀定点松解部位选择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依据。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60例NTCS患者在年龄、病程分布方面经统计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线均衡性较好,具有组间可比性。NPQ积分:两组患者自身NPQ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积分及差值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PQ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PQ积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PQ积分差值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症状缓解率:两组患者平均症状缓解率经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构成比经统计检验不全相等(P<0.01)。颈肩部压痛点:两组患者自身颈肩部压痛点数目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肩部压痛点数目及差值组间比较:治疗前压痛点数目经统计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压痛点个数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压痛点差值数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压痛点分布规律:C5~6棘突间、肩胛提肌区、肩峰区、冈上肌区、冈下肌区阳性压痛点出现的频率较高。其次是C4关节突关节、C5关节突关节、菱形肌区阳性压痛点出现频率也相对较高。其余检查部位的阳性反应点出现频率则比较低。压痛点疼痛程度: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分值及差值组间比较:治疗前VAS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VAS积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VAS积分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NTCS患者治疗前颈肩部压痛点数目与自身NPQ症状积分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Pearson系数为0.579,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NTCS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与自身NPQ症状积分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Pearson系数为0.736,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不良反应及复发率:针刀治疗组1例患者在治疗中途发生“晕针”不良反应,针刺治疗组患者无不良反应。1个月后电话随访,10例患者症状复发,其中3例为针刀治疗组,7例为针刺治疗组,剩余随访患者对近1个月内疗效都比较满意。结论:辨位定点针刀松解术和常规针刺疗法在治疗NTCS方面疗效确切,但针刀闭合松解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颈肩部压痛点数目和缓解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其临床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NTCS患者颈肩部压痛点数目、疼痛程度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和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