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萧红留存的书稿为镜,透视她一生的命运脉络,并将她曲折人尘作为探寻其文学世界的尘发点,来探讨萧红内在的精神历程及她对这种历程的诗意表达。萧红始终忠实于自己的人尘体验,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融入创作,使她的作品带上了人生经历的深刻印记。她以对自身生命的感受为依据,以精神的漫游为线索,以心灵的探寻为行动,以灵魂的栖息为旨归,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本文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章:从对“家”的解构和对故乡生存样式的反思两方面论述萧红尘命乐园的失落。首先,从作家本身对家的叛离及其作品中对传统家庭伦理的颠覆两个层面,对“家”进行解构,突出其对传统文化的质疑和批判;其次,从对故乡人们整体生存相态和生存样式的关注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问两方面对故乡进行反思,突现她的国民改造性思想,并引发出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哲学追问。
第二章:从对“家”的重构和对故乡的地域风情的眷恋两方面论述萧红精神乐园的重建。向着“温暖和爱”有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的萧红,通过不断地追忆童年,追忆永留心间的祖父和后花园,用赤子之心塑造了一个充满章趣的童年,以实现对自我的重新观照和认同,寻找到安放身心的所在;通过不断地书写故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故乡人充满野性的、顽强的生命力来重建精神乐园。
第三章:论述萧红在重回乐园过程中的别样叙事。其一,从文本呈现出的还乡结构模式和作家选取的典型意象入手,解读作家对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在萧红的文本中,其结构形式呈双层之态,表层的还乡叙事模式包括:获得/丧失,离开/回归,看/被看三种叙事模式;深层结构则是:“趋圆”的半圆和螺旋结构,表明返乡只能是精神的返乡。同时,萧红通过“门”的意象的描述,深切地表现了她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和追求。其二,论述萧红作品中抒情叙事和反讽叙事交叉融合的艺术特色。萧红的文本始终伴随着抒情和反讽,前者是萧红作品的艺术本质,后者是萧红自觉的艺术追求,两者在作品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形成了一种既矛盾又契合的审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