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即使2012年部分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出现罕见的下降,但其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保持适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一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一国正常开展对外经济往来以及保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掌握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从容的应对外资撤资的问题。但是在我国日益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更是内外部经济的连接点,对货币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当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抑制本币升值而吸收外汇时,其投放的基础货币势必增加流动性,从而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将引起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长问题,外汇占款的冲销也将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时滞,从而干扰货币政策有效性。在此背景下,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中介目标、传导时滞、最终目标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理论分析中得出结论:外汇储备规模会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影响货币供应量,改变货币供应量的投放结构,影响货币供给的时滞,如果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将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外汇储备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但两者之间变动存在滞后,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比通过国内信贷方式投放基础货币的货币供给时滞要短大约一期,从而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在政策建议章节,本文从合理管理规模过大外汇储备、增加中央银行冲销干预的手段和力度、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