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渤海典型环境负荷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和环境容量研究”(批准号:40136020)。本文以渤海湾北部海域、黄河口和渤海南部海域作为渤海典型海域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渤海湾北部海域和黄河口水对Cu、Cd、Pb、Zn的络合容量,选择了Cu作为表征渤海海水对重金属络合容量的参考金属,并探讨了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海域溶解态铜的形态和潜在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各海域水交换周期,对渤海湾北部海域、莱州湾和渤海中部南半部海域海水对铜的自净能力进行了估算,为渤海的重金属环境容量研究提供初步成果。 一.实验方法的确定 Cu2+、Cd2+、pb2+、Zn2+与海水中的配位体反应是快过程,在10min内基本完成;重金属离子与海水中强配体按1:1络合模型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是合理的;在数据处理时,Van den Berg线性方法优于其它方法;通过测定部分海水样品对Cu、Cd、Pb、Zn的络合容量,选择铜作为表征渤海海水重金属络合容量的参考金属。 二.近岸海水表观铜络合容量(ACuCC)的季节变化 近岸海水的ACuCC值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ACuCC的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2月,其数值与海水水温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在研究近岸海水的重金属络合容量时,要考虑到季节因素。络合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三.渤海典型海域的ACuCC和lgK印 渤海海水对Cu、Cd、Pb、Zn有较强的络合能力,特别是对Cu的络合能力要比Cd、Pb、Zn强。渤海湾北部海域表层海水ACuCC平均值为437.5nmol/L,lgKCu平均值为7.89;黄河口表层水ACuCC平均值为210.8nmol/L,lgKCu平均值为8.17。渤海南部海域海水的ACuCC平均值为486.5nmol/L,lgKCu平均值为8.04。 四.黄河口表层水重金属络合容量变化特征 黄河口表层水重金属络合容量从河道向外海方向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特征,在口门附近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颗粒态有机物随着盐度的增加而溶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