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不仅成为了社会思想和观念的显示器和晴雨表,而且成为了各阶层网民情感宣泄、利益表达、思想碰撞的主渠道,给政府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近年来,湖南湘潭“产妇丧命医护失踪事件”、陕西西安“幼儿园病毒灵事件”、中国香港“非法占中事件”等网络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不仅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容易使民意生态逐渐偏离正常轨道。公众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供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已经成为政府执政艺术和执政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将“网络民意”纳入到政府公共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政府执政为民、提高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提高公众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供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已经迫在眉睫,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就是要为公众提供真实、和谐、优质的社会发展环境,公众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日渐凸显出来,网络舆情事件的频频发生,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加上政府对网络舆情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时方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政府信息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因此,本文从公众满意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建立了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了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变量体系,针对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中各评价指标权重获取的问题,构建了基于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智能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为提高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以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为出发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了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网络舆情的内涵、特点、发展现状和规律以及网络舆情对政府信息服务的影响,并对政府信息服务的内涵、目标和表现形式进行了界定,从而形成了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最后在充分借鉴顾客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内涵,论述了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形成机理,分析了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其次,本文将顾客满意度理论和粗糙集理论引入到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中,借鉴其建模思想和方法,结合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的具体实际,通过对潜在变量的选取、因果关系的假设、可测变量的建立,从而建立了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了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变量体系,并比较了常用评价方法的优劣,分析了引入粗糙集方法的优势,考虑到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分析中常见的小样本数据特点,构建了一种智能化定量获取指标权重的层次式计算新算法,从而实现了基于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合理评价分析。最后,本文选取了湖南省长株潭14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将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全面整理与分析,从而对所建立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和基于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决策分析算法予以验证和分析,并针对变量的测评结果,提出提高网络舆情环境下政府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