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学术追求和价值期待是:以文本重读新解为基础,在新的理论视野下,对左翼至抗战文学英雄叙事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探索,旨在把握英雄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确立英雄主义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地位,研究英雄叙事的形态类别、叙事特征和叙事模式,找出隐含在文本中的叙事结构以及叙事结构所包含的最本质的意义,从而发现英雄主义在文本显现中的内在逻辑,揭示英雄叙事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规律。关注英雄叙事是对左翼至抗战文学进行再解读、再认识、再反思的有效视角。本文分绪论、上编、下编、结论四大部分,共有四章,十四节。在绪论中,进行了概念的厘定、研究范围的限定和相关史学线索的简要回溯。上编为总论篇,主要讨论左翼至抗战文学英雄叙事的文化语境、英雄叙事的嬗变轨迹、审美特征、形态类别。下编为个案篇,主要通过对典型文本的重新解读,把握英雄叙事文本的细部特征,尤其要看清英雄理念在文本中的显现特征、文本的美学特点、叙事动力、叙事模式,从而感悟英雄叙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一章,从文化语境、嬗变轨迹、形态类型三方面来总体把握英雄叙事的特征和风貌。首先,左翼至抗战时期的文化语境制约着英雄叙事的发展走势和英雄叙事的某些本质特征。其次,以英雄形象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梳理出此间英雄叙事的嬗变轨迹,描述出英雄叙事的大致走势,廓清了左翼至抗战文学英雄叙事的基本的轮廓。再次,左翼文学英雄叙事的主要审美特点是:强调文学叙事的“时代性”,注重文学超时代的功能建构;在写实主义旗帜下的浪漫叙事;文本与现实间具有超短的审美距离。抗战文学英雄叙事的总体审美特点是:抗战初期文学英雄叙事的纪实性要素增多;抗战中后期的英雄叙事文本游移于写实性与传奇性之间;抗战后期英雄叙事的象征性、隐喻性增强,这在历史小说和历史剧中表现尤为突出。第二章,梳理了左翼至抗战英雄叙事的主要形态类型。从大的叙事形态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阶级对立与革命斗争的英雄叙事形态;展现民族战争画卷的英雄叙事形态;立足现实反思历史的英雄叙事形态。在阐述上述叙事形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