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符因《潜夫论》而闻名于世。据其好友的生卒年时间以及其拜见皇甫规的时间可以将其生卒年界定为生于公元80年左右,而卒于公元162年会见皇甫规以后。《潜夫论》并不是王符的唯一著作,《昭明文选》李善注中提及了王符《羽猎赋》一文,宋罗愿《尔雅翼》记载了王符画龙的“三停九似”之说,这表明王符应另有他作。王符的《潜夫论》是针对东汉中后期以来社会衰败景象有感而发之作,三十六篇陆续成文,全书在汉桓帝时期汇编成书。《潜夫论》在写作风格上,文章独立成篇,朴实浑厚,多据儒家经义立意,博采诸家经典、古语、俗语、故事,兼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写作态度谦虚谨慎,整体上体现出强烈的批判性。《潜夫论》文章写作格式上和全书整体结构布局上体现了王符的精心设计。在文章格式上总是先提出论题,继而从理论原则上说明论证,然后摘引时事,列举现象,进行批评,最后作出结论。《潜夫论》首、尾篇章的写作上,明显受《荀子》、《史记》、《汉书》的影响。全书划分为十卷明显受到《周易》数论的影响。全书的前后内容也体现出了由浅入深的特点,这同王符自身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潜夫论》成书之后便开始流传,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社会状况致使《潜夫论》不显于世。唐、宋时期开始,至元、明、清时期,世人对于《潜夫论》的引用、辑录和研究的热度开始不断升温。从唐代《隋书·经籍志》开始,一些官修、私修的图书目录著作对《潜夫论》多有著录。《潜夫论》版本分为全本和选本两个部分。全本分宋、元、明、清四个部分,选本主要是后世相关书籍对《潜夫论》篇章的节选研究而成。本文选取宋本、元大德新刊本、明程荣《汉魏丛书》本、清汪继培笺本四种版本进行对校,从而考察各版本之间的异同。汪继培的校勘体现其精湛校勘功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错误之处。《潜夫论》存在脱字、佚文的情况,从其他古籍的引文中辑录出可视为《潜夫论》佚文的文句共计八条。本文以内容提要的方式对《潜夫论》三十六篇文章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潜夫论》并不是三十六篇文章的简单汇编,而是在元气本原论的指导思想之下,以德治思想为治国宗旨而构建起来的儒家思想体系。《潜夫论》思想归属上的有儒家和杂家之分,究其主流思想,《潜夫论》仍归属于儒家一类。这种思想归属上的分歧同《潜夫论》的思想的博杂特点、著录学者的自身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有直接关系。《潜夫论》体现出了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潜夫论》思想的博杂性。形成这种博杂性原因有三,第一,王符受荀子儒学的影响较大。第二,受汉代学术风气的影响。第三,东汉社会现实状况、王符的自身的现实境遇决定了王符的儒家思想必然打上汉代儒学的烙印。其二,《潜夫论》思想的社会批判性。其三,《潜夫论》思想的过渡性。《潜夫论》为魏晋以来数十种典籍所引用,这表明《潜夫论》一书内容丰富并为后世所认可,在后世一直有所流传,未出现间断的情况。后世对《潜夫论》文句进行引用的时候,大多引文都未标注篇名,文字内容上本着省减文句的原则,同时兼有在文字使用上的不同,如实词、虚词的增减,通假字的使用,因出于避讳而改变文字,同义字词的使用,这些情况也充分体现出了古人在引用各类书籍内容时随意性很大。这种引用文句、文字变化较大的特点决定了其并不能作为校勘《潜夫论》文本的唯一或者主要依据。引文中的一些文字可以校正现存文本的错字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将这些引用文句同现传本文字对比来校正很多该引文著作文本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并且通过对比,可以辑录出一些不见于今本《潜夫论》的佚文。《潜夫论》引用的书籍包括经书、纬书、子书、史书四大部分。《潜夫论》对三《礼》、《诗》、《尚书》、《周易》、《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孝经》内容进行了大量引用。王符对不同经书内容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对《诗》、《尚书》、《周易》、《春秋左传》、《论语》引用频率较高,其中《周易》、《左传》对王符的影响较大。而三《礼》和《孝经》由于其内容过于单一,不适用于王符立论写作的需要而引用相对较少。对经书的引用体现出了东汉中后期今古文经融合的发展趋向,并表现出以今文为主,古文为辅的特点。《潜夫论》对经书的引用是两汉经学时代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同王符的“明道、征圣、宗经”的儒家学术观有着直接关系,是王符对儒家经典的一种理解和诠释。在引用方式上,主要分明引和暗引两种形式,也存在只引用经书名称或具体篇章名称而不引文句内容的情况。通过对《潜夫论》引经书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东汉时期经书的异文、异本情况。对《潜夫论》引今古文经问题的考察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即分析今古文之分问题的复杂性:其一,经今古文传本比较多。其二,古人化用原文和经书古代传本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其三,古代避讳问题给经今古文问题带来的麻烦。其四,郑玄《仪礼》注、许慎《说文解字》和汉代熹平石碑所载文字、陆德明《经典释文》等对于今古文字的结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带有一般性,对于我们去分析今古文经问题有着一定参考价值。王符并没有能够摆脱纬书的影响,在阐述一些上古历史人物问题时大量引用了纬书的内容。王符对于儒、道、法、兵、杂诸子思想皆有涉猎,整体上以儒家为主,道、法、兵、杂家为辅助。对于《逸周书》、《国语》、《战国策》、《世本》、《史记》、《汉书》、故志、谚语等内容也多有引用,其中对《国语》、《史记》、《汉书》的引用较多。这一方面说明王符是一位博览群书的饱学处士,出于批判社会现实立论的需要而博引先秦两汉诸子群书,另一方面也正好体现出了汉代学人力求博通的学术风气。对纬书、子书、史书的具体引用方式也有明引和暗引,直接引用原文和化用原文之分。另外,通过将诸子引文同今本诸子内容的对比可以发现诸子书在东汉时期流传的一些异文、异本情况,对于了解东汉子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潜夫论》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在古史研究方面,《潜夫论》为《后汉书》的写作提供了史料素材,其内容可以同其他史书互证,又可以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所有带有“今”字的语句,都是王符对东汉当世社会种种现象做出的如实反映。一些专篇文献如“四列”、《浮侈》、《五德志》、《志氏姓》记载的内容有着特殊价值。《潜夫论》的一些内容可以用于古史问题的分析考证。在思想价值方面,《潜夫论》是了解王符思想的唯一依据,据此可以了解王符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法治、国防军事思想的精华。在文学价值方面,《潜夫论》是东汉政论散文的杰出代表,文风自成一家。为后世留下了如“富贵荣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等诸多经典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