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的美国电影,在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不再只具有从属于工业化经济体制内的商业功能,而是被更多地赋予了文化属性。加之美国的移民国家性质,从一开始便促使美国电影所针对的对象并不是某一个民族的观众,而是将情节设定在其他不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配合其所宣扬的平等、自由的“美国精神”,以此,来为其全球性的扩张赢得更加广泛的人心市场。“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元素”这一文化现象,最早可追溯到电影诞生之初的年代,并且在之后的整个世纪里都持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美之间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机会的增多,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如此潜力巨大的利润市场自然逃不开美国电影制片商们的觊觎。于是,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元素的美国电影被越来越多地呈现到了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世界各国观众的面前。本文以历史实证与具体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元素”这一现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与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和概述,从中指出,当前众多的“美国制造”正在或正面、或负面地呈现着中国文化,我们应当从中清醒地认识和发现自己,这对于我国文化的自主传播在今后能够进行更好地定位和发展具有着不容小觑的积极意义。相对于这一现象所受到的诸多关注和热议,“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元素”这一课题在国内的研究虽然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诸如专著稀缺、论文陈旧等问题。其次,本文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两个部分重点梳理和分析了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间这一文化现象所呈现的显性表现。精神层面的内容主要分成文化精神与文化符号两个部分,其中主要对中国文化中的精粹“和合”文化,以及传统符号中“龙”的形象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物质层面则主要侧重于梳理城市景观和民族服饰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以中国香港、上海、西藏等城市、地区,以及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唐装、旗袍等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了解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得出中国元素在美国电影中呈现的态势是日趋活跃的,并且日渐被整合成美国电影所要涉及的几乎所有方面,从中也能够更加了解美国电影中“药片上的糖衣”这一影像加工方式在向外的输出过程中的特征。再次,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期美国电影里的隐性态度的发展状况,从镜头语言的“潜台词”和台词语言的褒贬态度中,对其中一些重要作品做出了解析,进而总结出,造成以上种种扭曲和误读的深层原因,除了长久以来遗留在美国社会中的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外,更多地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真切,不能够也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真实含义,以及对时下国际形势的误判和一厢情愿。最后,以电影本体论和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得出了美国银幕上各色中国元素的缔造无外乎是时代的晴雨表,反映了美国大众对中国的观感乃至中美关系的健康程度。然后通过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数据和影院银幕数的比较,找出美国电影日益推崇中国元素的最主要原因,是出于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占有目的而贯彻的“接受来自票房检验”这一商业美学;然后从其国际化的成功经验中发掘出对于我过电影产业发展和创新所带来的强大借鉴意义,以及我国电影产业在文化的消费和继承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