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唆、帮助侵权,是指行为人教唆第三人或者帮助第三人,致使第三人着手进行其期望发生的侵权行为并造成他人权益侵害的行为。我国民事司法解释专门对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作了规定,《侵权责任法》设置了专门条款,但规定不一。在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承担上,涉及是否应区分教唆与帮助行为以及教唆、帮助人与被教唆、帮助人之间责任划分等问题,有必要具体分析明确,以准确处理此类纠纷。教唆行为,是指行为人使用语言等方式给予他人鼓励、引诱等,使得本来没有侵权意图或者本有侵权意图但正在犹豫的行为人实施了与教唆行为人意图相同的侵权行为。与刑法上的教唆犯罪不同,民法上的教唆行为以侵权行为的实施与损害后果的发生为成立条件。帮助行为,是指帮助人为侵权行为人准备工具、发现目标、提供精神上的鼓励支持,促进行为人侵权行为的实施。与教唆行为不同,被帮助人本来就有侵权意图,只是帮助人的行为促进了被帮助人侵权意图的实现。对于教唆、帮助他人侵权行为,域外法存在三种模式。一是视为共同侵权行为,二是为共同侵权行为,三是不作规定,处理时当作共同侵权对待。我国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规定不一,根据教唆、帮助的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就侵权类型看,当被教唆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不构成共同侵权,属于单独侵权,由教唆人单方面承担民事责任。当教唆、帮助人与被教唆、帮助人构成共同侵权时,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对教唆、帮助行为的民事责任承担作了规定,但不够完善。《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教唆、帮助侵权的法律属性,缺乏支持教唆、帮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理论基础。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在主观恶性、客观上对结果的作用方面等都有所不同,其民事责任的承担也应有所区别,《侵权责任法》未加区分,规定了相同的民事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为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类型,教唆、帮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时,在责任承担上应有所不同。在被教唆、帮助人为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涉及到教唆、帮助人与被教唆、帮助的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之间的责任分担问题。对此,《侵权责任法》第9条第2款规定,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监护人与教唆、帮助人之间的责任形态是单向连带责任,教唆、帮助人负有赔偿全部损失的义务,监护人负有承担与其过错相对应损失的义务。赔偿了受害人全部损失的教唆、帮助人,对内可以向监护人进行追偿,这是一种单向的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