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初步构建灸效、灸感、灸时之间关系数据模型,探讨得气与临床疗效的量学关系。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陕西省中医医院招募的60名受试者。选取内膝眼、外膝眼两个穴位,采用热敏化腧穴探查法,寻找到热敏点,对热敏点进行温和灸,直到热敏灸感消失,每日1次,共治疗10次。记录每次得气灸感的分值、得气持续的时间及热敏灸出现的情况;于治疗第1天、第5天及第10天,记录症状量表积分及膝关节周径。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膝关节周径的变化、热敏灸出现的情况,以及得气与临床疗效相关性。采用Microsofe office2003中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分别独立进行双人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具体为症状积分及膝关节周径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得气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结果: 1.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总体疗效明显,总有效率高达94.8%。 2.症状评分量表前后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总分、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或不适、晨僵或起床后疼痛加重、行走时疼痛或不适、最大行走距离、日常活动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坐位站立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 3.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径的比较:治疗第1天与治疗前比较, t=0.75,P=0.46(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天与治疗前比较,t=2.40,P=0.01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0天与治疗前比较,t=4.39,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4.受试患者均出现热敏现象,热敏化腧穴与传统经穴高度重合,左右位置对称的穴位在57%左右。 5.受试者出现热敏现象后,穴位感觉强度有明显的差异,以左右内膝眼较为明显。灸感持续时间多集中在20~40min之间,占71.05%。热敏灸感中,透热出现率为100%,其次是传热和扩热,非热觉出现的频次最低。灸感指向以向膝盖下方为多,占81.93%。 6.疗效、W1(得气灸感量1)、灸时得出的回归方程为:(y)=-2.56+0.031X1+0.172X2。疗效、W2(得气灸感量2)、灸时得出的回归方程为:(y)=-2.90+0.041X1+0.18X2。 结论: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其临床疗效与灸时、灸感呈正相关。W1与W2都能显示得气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无明显差别。灸时的贡献比W1与W2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