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不同座高下人体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与关节角度的动态变化,为选择合适的座高提供依据。对象: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研究生)16人,男、女生各8人(年龄23.25±2.24,身高169.62±8.48,体重62.87±9.16)。方法: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结合三维运动捕捉研究不同座高对运动员下肢肌肉放电量及关节角度变化幅度的影响。以3个座椅高度(91%腿长、95%腿长和99%腿长)为研究变量,让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以50rpm的转速骑行。运动负荷:以50W的功率开始骑行,然后每3分钟增加50W功率,直到力竭(心率达到90%最大心率)为止。测试流程:每个受试者接受三次测试,每次测试要求间隔两天以上,每次测试前使用50rpm的转速,自选频率热身5分钟,再进行正式测试。每个座高下的测试,使用表面肌电测试仪(Noraxon/desktop DTS)采集蹬踏过程中右侧下肢臀大肌(Gluteus maximus),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股直肌(Rectus femoris,),股外肌(Vatsus lateralis),腓肠肌(Gastrocnemius),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的肌电信号;使用红外三维运动分析软件(Vicon Nexus 2.3)采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数据。结果:1、各肌肉的积分肌电值大小依次为:股外肌IEMG>胫骨前肌IEMG>股直肌IEMG>腓肠肌IEMG>股二头肌IEMG>臀大肌IEMG。2、座高的升高对臀大肌的积分肌电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且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性。当座高升到95%座高时,各肌肉的积分肌电值普遍降到最小。随着骑行功率的递增,各肌肉的积分肌电值呈正相关的递增趋势,其中150W到200W时各肌肉积分肌电值的增幅明显变大,各负荷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在本实验的三个座高下,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介于13°至70°之间,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介于67°至165°之间,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介于68°至116°之间。结论:1、当座高逐渐升高时,各个肌肉的积分肌电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先减小后增大,座高处于过高或者过低时下肢部分肌肉的放电量偏大,容易导致肌肉疲劳。2、95%座高骑行时主要用力肌肉放电量相对较小,是较理想的骑行座位高度。3、自行车骑行过程中髋关节活动范围介于13°至70°之间,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介于67°至165°之间,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介于68°至116°之间,因此在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时,可以选择多个关节角度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