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湮没在歌剧海洋中的明珠 ——谈歌剧《启明星》中阿珠人物形象的价值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尔扈特民族东归祖国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十七万英勇的土尔扈特人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关于他们东归的故事却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她们不畏强暴、反抗剥削、追求和平的英雄品格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针对这一历史事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例如电影《傲蕾一兰》、歌剧《启明星》和《苍原》、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等。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土尔扈特民族东归的伟大壮举,富有民族色彩和人文意蕴,极具艺术研究价值。1979年由武汉歌舞剧院创作的歌剧作品《启明星》一上映便盛况空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歌剧作品中,每一个歌剧形象都有她存在的价值,而女主角“阿珠”的价值是歌剧《启明星》作品本身赋予的。只有全方位的分析“阿珠”的音乐形象和戏剧形象,才能剖析她的内心世界,从而发掘出“阿珠”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与当代价值。以女性角色为主题的歌剧作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几乎所有的歌剧作品里面,都至少有一位性格鲜明、刻画传神、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阿珠”的出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歌剧《启明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阿珠”的音乐形象、戏剧形象进行分析;对歌剧《启明星》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现状进行研究;以民族女高音的音乐审美为标准,针对“阿珠”这一人物形象展开美学思考。绪论主要包括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创新之处。第一章从歌剧角色塑造出发,对阿珠的音乐形象、戏剧形象、人文意蕴进行概括性的论述。第二章从笔者自身出发,采访了湖北省歌舞剧院前副院长沈承宙老师,了解了歌剧《启明星》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是在怎样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同时以《去追随我亲爱的戈桑》为例,分析了“阿珠”的声音造型,从而探索“阿珠”的内心世界。第三章是对于民族歌剧的审美思考,笔者从美声唱法诉说下的中国故事、“阿珠”整体的声音形象审美、“阿珠”的当代价值三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展现“阿珠”在歌剧《启明星》中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教育质量问题已然成为国人的关切,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来审查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从师资选拔、课程设置到质量评估等一系列高等教育所涉环节,英国都拥有一套成熟的配套体系。因此,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报告的翻译分析不但能探讨翻译理论和技巧,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的翻译材料节选自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的咨询议案。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和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笔者从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中选取了四位主讲嘉宾的演讲内容,针对其中出现的大量从句和长难句、一词多义、听辨理解等问题,遵循顺句驱动的方法,提高同传的效率和速度。此外,在翻译不通顺时,要适时调整语序,根据理解后的内容转化为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准确传达源语信息,从而促进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共赢共享。本报告首先对译前准备、
演员的最高任务是通过舞台行动创作出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演员依据剧本提供的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包括剖析角色的心路历程,挖掘人物的内在特点,发现自身与角色间的共性和差异,并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猎取创作素材,了解自身与角色的矛盾,凭性格化的能力,运用内外部技巧,将体验与体现相结合,最终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舞台人物形象。要使演员的表演达到内外统一,既要求演员用真情实感体验角色的心理生活,又要求
唢呐吹戏是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唢呐来吹奏戏曲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诸多声乐和器乐体裁中,对唢呐音乐的发展影响比较大的,当属戏曲音乐。现有研究中对唢呐音乐已有大量考察,但对吹戏音乐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却相对较少,且结论与成效尚不明显。研究首先对吹戏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从根本上了解唢呐音乐与戏曲音乐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作为分析对象,对豫剧的音乐唱腔和流派进行整理,解读作品的创作背
柯罗晚期风景油画,朦胧的点、线、面,以多变的姿态表达画面的运动感、轻松感、强烈的张力和诗意的浪漫。以单纯的色彩呈现画面的统一色调;以灰为主,施以补色,使作品生动而朴素;微妙的色彩关系,表现了画面的厚重感。关于《风雅西湖》系列创作的构思,基于有西湖旁边多年的生活经历;有对西湖文化较深的研究;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所以最终决定该选题。语言探索方面,对笔触的朦胧、厚薄、动静、大小,色调的统一、微妙的色彩关系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持续发展,城市社区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面向老年人、儿童的社区服务项目层出不穷。这些专业服务大多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或综融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对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如何选择恰当的专业方法模式或结合本土实际进行方法模式的创新以增强服务效果、进一步提高服务对象的福祉,是社会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作
广播体操学校课间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并应用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审美观念等,因此深受广大体育教师及校领导的青睐。通过大课间自编操的创编与实施,加强青少年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学生不但能获得新的运动技能,还能增加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由于当前广播体操更新速度较慢,学生追求新鲜事物节奏较快以及学生应掌握多种体育专项的
戴本孝是焦墨画史中非常重要的遗民画家,他的山水作品以独特的“枯笔焦墨”画风称誉清初画坛。戴本孝早期师法古人,逐渐形成枯笔倾向;到中期则通过师造化、交游不断完善并确立自己的笔墨风格与艺术理念;到晚期作品中焦墨枯笔之貌已完全成形,技法及思想理论均成熟完备,具有极高的画史研究价值。本文针对戴本孝焦墨山水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与鉴赏其笔墨风格特点和艺术思想。文章从元人气味、明画风尚、以时为鉴、山川之助、遗民情
新闻文本并非处于封闭状态,诸多要素在文本内部及周遭信息网络大环境中相互投射,呈现出强互文性特点。因此在翻译新闻类文本时,有效识别原语新闻中的互文性有利于译者全面正确地了解原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恰当的翻译技巧,则能有效增强译语文本的传播性。本文以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网站主页、期刊中发布的能源新闻中文翻译为研究语料,以Hatim和Mason提出的主动互文性与被动互文性为理论支撑,探究当原语新
目前,三教问题是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核心关注点,关于教师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相关学者开始将注意力逐渐聚焦到教师的教学焦虑研究上。笔者是来自泰国的本土教师,教学焦虑也是笔者教学实践中感受颇深的一个问题。除了教学的理论方法之外,非常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焦虑感。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焦虑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虽然很多学者已经关注到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师焦虑问题,但其研究都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