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城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热点。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日益渗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如何在新城的开发建设中,优化空间结构,使未来空间结构形态朝着具有更高生态水平的形态转变,对于指导我国未来的新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城空间结构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新城从生产型、居住型向创新型、服务型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理念逐步贯彻在新城空间结构优化的各个层面。本文在国内外新城及空间结构的研究综述基础上,融入生态思想,联系新城规划实践,分析研究新城空间结构的优化途径,从城市功能定位的转变着手,确定优化目标与原则,对新城的整体布局形态、各功能分区如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绿化景观的布局与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作为城市空间结构骨架的交通系统,建立了新城空间结构研究的优化体系。研究发现,在空间结构的优化过程中,新城功能分区正朝着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多中心格局的组团发展有取代功能分区的趋势。城市居住出现“大分区,小聚居”格局,各功能区之间保持有机联系,而功能区内部则成为居住、商业、体育、文化、娱乐等功能齐备的体系。对于新城的未来重点发展区域,本文采用CSC规划进行空间资源发展潜力评价。CSC规划包括条件、资源、承载力三个层次的分析。新城空间发展潜力评价通过ArcGIS9.1系统,利用德尔菲法和综合指数法等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对空间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对土地利用适宜性、景观资源等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区域人口承载、旅游产业、地租升级等的空间发展潜力,指导区域空间结构规划与优化。文章最后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松江新城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结合空间结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最后结合总体规划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并对其北部片区进行了空间发展潜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