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脉局部给药具有少量药物剂量就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无全身副作用的优点。本研究利用我们最新建立的大鼠脑梗死动脉局部给药模型,探讨经动脉局部给予依达拉奉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MAPK信号转导途径如何参与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所需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均使用SD大鼠,随机将实验动物分成动脉给药组与静脉给药组。动脉给药组利用改良的微管装置制作梗死模型,并经此装置直接将依达拉奉灌注至梗死区域;同时,设置静脉给药组以作比较,该组利用尼龙线栓制作模型,经尾静脉给予依达拉奉。为探讨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剂量的影响,将动脉给药组分别设置对照组及三个不同剂量组,各组于1h给予0.5mg/kg、1.5mg/kg、3.0mg/kg三种剂量;同时静脉给药组于1h给予1.5mg/kg、3.0mg/kg、10.0mg/kg三种剂量依达拉奉,通过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等指标来评估经动脉或静脉不同方式给予依达拉奉对有效药物剂量的影响。为探讨经动脉给予依达拉奉对有效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按不同给药时间点将实验动物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是1h、2h、3h给药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动脉给药组经微管装置给予0.5mg/kg的依达拉奉,而静脉给药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给予3.0mg/kg的依达拉奉,通过测量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前肢错误放置试验、平行木试验、攀绳试验)等指标来评估经动脉或静脉于不同时间点给予依达拉奉对疗效的影响。为探讨经动脉给予依达拉奉对其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我们设置一组梗死组,分别于1h、2h、3h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检测JNK的表达。另外设置一组治疗组,分别于梗死后1h、2h经动脉或静脉给予依达拉奉,检测其对JNK表达的影响。结果:对于剂量组,动脉给药组三种剂量0.5mg/kg、1.5mg/kg、3.0mg/kg均可达到较好的疗效,其中,0.5mg/kg组脑梗死体积为44.18±2.98%、神经功能缺损为2.70±0.53,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为116.80±2.97,与之相比,静脉给药组各剂量组中,剂量需达到3.0mg/kg以上才有较好疗效,3.0mg/kg组脑梗死体积为41.84±2.5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90±0.67,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为118.30±2.87,可见,故经动脉局部给予依达拉奉即可在较低剂量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具有减少治疗剂量的优势。对于时间窗组,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经动脉给以依达拉奉在1h或2h时间点均可有效地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而静脉给药组仅在1h给药时对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产生有效地影响。进一步验证经动脉给药可有效延长药物的治疗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后诱发的氧化应激损伤会导致MAPK途径的激活,梗死组各时间点JNK的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与静脉组相比,经动脉给予依达拉奉对JNK表达的抑制作用均较静脉组显著。结论:综上所述,经动脉给予依达拉奉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也可有效延长药物有效治疗时间窗,进而达到更有效的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MAPK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