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加工过程中甲醛风险识别、迁移及转化规律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lcl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醛是一种原生质毒质,对人体有致畸、致癌等重大危害。目前应用在香菇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为主。该法耐用性尚可,但处理样品少,对设备密闭性要求高,不适宜痕量甲醛检测,因而难以满足检测需求。此外,香菇中甲醛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食品,由于自身代谢,贮藏期内香菇甲醛含量也会上升,存在易忽略、难控制等问题。加工过程中,因香菇中甲醛而产生风险性并未降低,可进一步产生并迁移至成品中,导致食品风险系数上升。目前,加工过程中甲醛残留尚不明晰,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文首先建立一套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对不同条件转化的甲醛进行识别;其次,探究温度对香菇中甲醛转化的影响,初探香菇在加工中甲醛转化迁移规律,为香菇中甲醛风险识别及迁移规律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适用于香菇及其制品中微量甲醛检测方法。以乙腈/水为甲醛提取液,2,4-二硝基苯肼为衍生剂,经单因素优化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色谱条件:色谱柱:C18(250 mm×4.6 mm,5μm);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52 nm;流动相:乙腈/水(70/30,v/v),出峰时间5.0 min左右。经方法学验证,该法的回收率在83.91%~109.79%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在9%内;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9μg/m L和0.31μg/m L且常见干扰物无影响,线性良好。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的优势,可作为一种适合香菇及其制品中微量甲醛的检测方法。(2)建立了香菇中低风险及高风险类型甲醛风险的识别方法,研究了温度对香菇中甲醛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5 h的条件下,香菇中甲醛全部迁移至溶液中,获得香菇中的甲醛,即香菇中低风险的甲醛;在37℃,2 h的条件下,香菇内的潜在甲醛完全转化,获得香菇中可产生的全部甲醛,该条件转化的甲醛即为香菇中高风险甲醛。温度极大影响香菇中甲醛的转化情况,低p H(p H<3)灭酶是香菇适宜的灭酶方式;中低温下香菇甲醛转化的主要原因是酶促反应,发挥作用的酶是γ-谷氨酰转肽酶以及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不同产地的香菇中甲醛转化情况不同,以黑龙江所产香菇中甲醛转化量最多,潜在风险最高。(3)研究了香菇在加工过程中甲醛的迁移特征,明晰了口服液中甲醛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香菇中甲醛的迁移量与口服液中甲醛含量变化的关键点均是提取、浓缩、配置与灭菌;香菇中甲醛的迁移在提取阶段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灭菌结束后甲醛的迁移量最低;香菇总甲醛含量与经过提取阶段后的甲醛含量成正相关;香菇原料以及料液比是影响提取过程中甲醛迁移的主要因素。口服液中甲醛含量在浓缩阶段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影响口服液成品中甲醛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原料产地。以黑龙江的香菇为原料,在料液比1/60(g/m L),提取时间1.5 h的条件下加工,成品中甲醛含量达1.67±0.11 mg/kg。综上所述,本文聚焦甲醛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适宜香菇及其制品中甲醛检测。通过控制条件对香菇中甲醛进行风险识别,区分现存的低风险甲醛及潜在、可继续产生的高风险甲醛;阐明加工过程中温度对香菇中甲醛转化的影响并初探其转化机理;研究了香菇在加工过程中甲醛迁移转化特征,明确口服液加工过程中甲醛含量变化规律。因此,本研究为识别香菇中甲醛风险,阐明加工过程甲醛转化迁移情况提供实验基础,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一些具有破膜活性的阳离子高分子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膜杀伤肿瘤细胞,这种杀伤方式不依赖细胞代谢状态、不易产生耐药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其系统给药面临着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且目前临床上仅通过瘤内注射给药。如何设计具高选择性的破膜高分子是关键挑战。本论文利用肿瘤组织微酸环境,开发了肿瘤酸度可激活的破膜高分子,使其在正常组织pH下呈现低破膜活性,而在肿瘤酸度下破膜活性被激活。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分
目前的能源结构中化石燃料占绝大部分,但是化石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在燃烧时会产生有害气体,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机太阳电池具有质量轻、柔性和可大面积加工的特点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有机太阳电池主要采用的是体异质结的器件结构,而体异质结电池器件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低,器件的优化过程相对比较复杂,限制了体异质结电池的大
本论文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ZnO,以硝酸锌为锌源,表面活性剂选择PVP,氢氧化钠调控反应环境碱性,经过控制反应p H值8.5~12.5,获得圆柱形、片状与棒状掺杂、锥形纳米棒状、短柱状、菜花状等形貌各异的六方纤锌矿纳米ZnO。研究表明,制备所得纳米ZnO光致发光性能和粒径分布均受反应体系p H值的影响,控制水热反应体系p H值11.5时,纳米ZnO形貌均一,粒径分布在100~500 nm,分布范围较
电力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调度规划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与居民的用电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近年来,接入电网的负荷类型与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的接入,使得各地区电力负荷的变化呈现更严重的随机性,对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精确性与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所做工
CsgA是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上的一种蛋白,可以自组装形成淀粉样纤维。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BD)是环状芽孢杆菌几丁质酶的C末端结构域,具有刚性和致密的扭曲的β-sandwich结构。贻贝足蛋白(Mfps)是贻贝的界面粘附蛋白,通常具有非结构化的随机卷曲结构。在CsgA的基础上,引入结构域CBD或Mfp5得到融合蛋白CsgA-CBD和Mfp5-CsgA,两者均可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CsgA纳米纤维在
硅酸钙板轻质高强,导热系数低,具备防火隔热不变形,防潮防腐防霉变的优点,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型墙体材料。但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为普通硅酸钙板,产品通常质量波动大,性能不稳定,高品质的高密度硅酸钙板生产存在较大难度。本文采用级配石英砂提高硅酸钙板的密度和强度,同时基于本实验室硅酸钙镁复合胶凝材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硅酸钙板中引入镁,开发硅酸钙镁板。通过研究筛分后的较窄粒度区间石英砂对硅酸钙板制品组成、
随着材料应用科学、分析检测技术、器件设计组装的日新月异,新的体内/外诊断设备及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可穿戴和可植入电子器件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该类器件正朝着微型化、多功能化、自动化、集成化的趋势迅速发展。电源作为电力供给系统对这类器件的稳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可用作可穿戴和可植入电子器件的电源主要分为两类,即能量收集型电源和能量储存型电源。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
空气悬架由于其良好的隔振性能和高度可调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商用车上。如今三轴商用车多采用纵向推力杆结构的空气弹簧悬架。为了减少超静定现象带来的轮法向载荷分布不均的问题,中、后桥采用互连空气弹簧,以解决两桥在静载时载荷不均的问题。但由于气体的流动速度受到各方面制约,在冲击工况下两轴车轮的法向载荷差别较大,轮胎性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了解决三轴汽车在大冲击
高性能紫外光探测器在环境监控、临床医学、空间探测、军事安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基于ZnO纳米棒(NRs)的紫外传感器表现出高灵敏度、高响应度和快速响应等特性而倍受关注,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水热法生长ZnO NRs作为感光层,制备了金属-半导体-金属结构的紫外探测器,从实验和理论出发,系统地探究了种子层退火,水热时间、前驱液浓度、无水乙醇添加剂等水热参数及后退火处理对ZnO N
本文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和动力系统分支方法来研究广义Fornberg-Whitham方程的非线性波解,当方程次数n=2,3时分别获得了对应行波系统的分支相图,以及在特定参数条件下方程的非线性波解。并且对高次数情形也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结果。参数的存在以及次数为高次的情形给论文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我们通过对方程做行波变换以及时间尺度变换等一系列转化,将方程对应的奇异行波系统转化为正则系统,从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