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星连续半群及其在参数连续Markov链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Markov过程理论的研究,历来有概率方法和分析方法。近年来,数学家们以算子半群理论作为工具来研究Markov过程理论,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着力于使用分析的方法,以算子半群理论为工具,研究弱星连续半群及其在参数连续Markov链中的应用。 由Anderson[1]知道转移函数P(t)是l1空间上正的强连续压缩半群,但P(t)一般来说不足l∞空间上的强连续半群,而P(t)足l∞上强连续半群的充要条件是q-矩阵Q是l∞上的一致有界q-矩阵。这是一种平凡的情形,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参数连续Markov链所对应的q-矩阵通常都不满足此性质。Anderson[1]认为l∞空问太大了,不可能在其上得到一些有用的结果。因此,当我们在l∞空问上考虑时,强连续半群并不是研究参数连续Markov链的一个好工具。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是否能找到一个新的半群工具来研究Markov链呢? 本文引入了一类新的半群——弱星连续半群,给出了弱星连续半群及其弱星生成元的定义。而注意到,一个定义在空间X上的强连续半群T(t)的对偶半群就是定义在X*上的弱星连续半群。因此,在本文第二章中我们讨论了此类弱星连续半群(线性算子对偶半群)的弱星生成元的性质。 在第三章中我们讨论了序列Banach空间(c0空间,l1空间)上的对偶半群。由文献我们知道,如果X是一自反Banach空间,那么X上强连续半群T(t)的对偶半群T(t)*也是X*上的强连续半群,并且其无穷小生成元为半群T(t)的无穷小生成元的对偶。对于一般的Banach空间,这并不成立。序列空间c0空间、l1空间都不是自反空间,那么定义在其上的强连续半群的对偶半群是否为强连续半群呢?或者说其对偶半群为强连续半群的条件是什么呢?在第三章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定理3.2.1若T(t)为定义在c0空间上的正的强连续半群,其无穷小生成元为A,则其对偶半群T(t)*为定义在l1空间上的强连续半群并且其无穷小生成元为A*(A的对偶算子)。 定理3.2.2若T(t)为定义在l1空间上的强连续半群,其无穷小生成元为A,则其对偶半群T(t)*为定义在l∞空间上的强连续半群的充要条件是A∈B(l1)。 我们引入弱星连续半群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此为工具来研究参数连续Markov链,那么到底弱星连续半群与Markov链的联系是什么呢?由参数连续Markov链理论知道,参数连续Markov链与转移函数是一一对应的,即给定一个Markov链,存在与之相对应的转移函数;反之,给定一个转移函数,我们能构造一个Markov过程,使得此转移函数就是该Markov过程相对应的转移函数。因此,我们要研究参数连续Markov链可通过研究其对应的转移函数来完成。并且从已有成果来看,Anderson[1]得到转移函数P(t)与l1空间上的正的强连续压缩半群是一一对应的;Y.RLi[3]得到转移函数与l∞空间上的正的一次强压缩积分半群(我们称作Markov积分算子半群)是一一对应的;从而搭起了半群与Markov链之间的桥梁。可见,半群是与转移函数直接联系的。以此为启示,我们自然会问:弱星连续半群与转移函数之间是否也有某种对应关系呢?在本文第四章我们得到很好的结果: 定理4.1.1P(t)=(pij(t)),t≥0为l∞空间上正的弱星连续压缩半群当且仅当P(t)=(pij(t))为一转移函数。 此定理便给出了转移函数与正的弱星连续压缩矩阵半群(这里所讨论的半群中每个有界算子都为矩阵算子,所以为叙述方便我们称此类半群为矩阵半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我们还得到正的弱星连续压缩矩阵半群的一个生成定理: 定理4.2.4线性算子Ω在l∞空间上生成一正的弱星连续压缩半群P(t)=(Pij(t))的充要条件是: (1)Ω是耗散的,且(0,+∞)()ρ(Ω); (2)对(A)λ>0,R(λ,Ω)是正的矩阵算子; (3)对(A)j∈E,ω*-λlimλ→+∞λR(λ,Ω)ej=ej。 在实际的Markov过程中,我们预先知道的通常是q-矩阵Q而非转移函数,而给定一个q-矩阵Q,可能存在无穷多个转移函数,从而在l∞空间上可能有无穷多个正的弱星连续压缩半群与之对应,而每个正的弱星连续压缩半群有且只有一个弱星生成元,对于一个半群,我们通常把握性质最多的也是其生成元,人们自然会提出如下问题:q-矩阵Q与这些弱星生成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第四章的第三部分我们进行了讨论,并得到如下结果: 定理4.3.1下面三条等价: (1)对(A)i,j∈E,t≥0,后项方程Pij(t)=∑k∈Eqikpkj(t)总成立; (2)span{ei}()D(Ω1); (3)Ω足Q∞的限制,即Ω()Q∞。 定理4.3.2若对(A)i,j∈E,t≥0,前项方程pij(t)=∑kpik(t)qkj成立,则有Q1*()Ω;反之,若Q1*()Ω且Q是列有界的,即(A)j∈E,supi∈qij<+∞,则对(A)i,j∈E,t≥0,前项方程pij(t)=∑kpik(t)qkj总成立。 定理4.3.3设F(t)为矩阵Q的最小Q-函数,Ω为F(t)作为l∞空间上弱星连续半群的弱星生成元,则: (1)Q1*()Ω()Q∞; (2)Ω=Q∞当且仅当Q是零出的,即对某个(从而对所有的)λ>0,λI-Q∞是单射。 定理4.3.5P(t)=(pij(t))是转移函数,Ω是其弱星生成元,若对(A)j∈E,ej∈-D(Ω)则q-矩阵Q是稳定的。 定理4.3.6设Q是一个稳定的q-矩阵,则Q1*在l∞空间上生成一个正的弱星连续压缩半群G(t)=(gij(t))的充要条件是对(A)λ>0,λI-Q1在l1上是单射。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平台.如今,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乐于学习”的呼声不断充斥在学校里和课堂上,我们需要进行反复地思考和探索:如
本文主要利用对时间半离散的Crank-Nicolson格式研究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组解的长时间行为,并进一步证明了半离散化方程组全局吸引子的正则性.首先证明半离散方程组在H1
期刊
期刊
近年来,实验研究显示病毒(如HTLV/HCV/HIV)能通过病毒性突触进行直接的“细胞-细胞”传播,且这种传播方式能抵制中和抗体,从而导致病毒持续.本文建立了考虑“细胞-细胞”传播方
在代数A上若存在一个不是由交换性质得到的次数最小的等式,则称这个等式为它的Jordan等式,AskarDzhumadildaev[1]证明了Novikov-Jordan代数的Jordan等式是一个四次的等式,称之为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群
期刊
稳定是实际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对系统稳定性的分析和综合是控制理论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特殊的严格系统等价变换和适当的新型广义Lyapunov方程给出了离散奇异系统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