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国民经济要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后,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这个时期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将传统农业建设成为高产值、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基础产业,将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也必将对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就是各种投资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农村集体、农村个人、银行、外资等)为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以及形成新的农业固定资产,而投入一定的货币、资本或实物,用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并期望最终获取更大利益的一种投资行为。 研究表明,不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经济、国民经济发展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从当前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存量的弹性系数为0.4689,即固定资产投资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可增加0.47%,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可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增强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从长远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周期较长,其对农业经济增长是作用表现为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滞后期一般为14—15年,当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年为7—8年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见效慢,延续的时间长,一次投资,可以长期受益,对保持农业各项投资的协调平衡发展,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发现,尽管长期以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断增加,但增幅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且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远低于对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这表明,当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仍不足,且结构不尽合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成为一些地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瓶颈”。因此,当前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己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为探索新形势下保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均衡发展,本研究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数据,对“十五”后期及今后一段时期(2003年—2010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对这华中农业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论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供需平衡研究一时期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可供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稳步增长势头,到2010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将达到3396.55亿元,而可供量将只有2685.33亿元,供需不平衡仍然严重,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供不应求,且缺口较大;二是供需缺口长期存在,只有个别年份基本能达到供需平衡。 为了实现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衡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效发展,本研究在对当前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增加投资总量和完善投资机制两个方面入手来实现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供需平衡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六项实现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供需平衡的政策措施。一是构建合理的农业固定资产宏观投入机制;二是加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法制化建设,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到法律上的保护;三是加强政府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积极引导各投资主体加大投入力度:四是建立积极激励资机制,促进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五是完善农业固定资产投入的金融体制;六是积极利用外资,加大外资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