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和科学的关系——以王锡阐为中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bi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锡阐处于明清交替和西学东渐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西方历法受到官方和大部分儒者的推崇,而中国古代历法则受到批评。王锡阐拥有深厚的儒家功底,通读儒家经典,在蛮夷入主中原之后,成为明朝遗老。他苦心钻研中西历法,取得了会通的成就,并写出了中国最后一部古典历法《晓庵新法》。《晓庵新法》是当时最精确历法之一,而王锡阐的天文历法也处在时代的前列。他对于历法、天体运动、数学都有独到而相对先进的成就。  通过对于王锡阐对中西历法的继承、批评和发展进行细节和原因分析,发现儒学和科学在王锡阐这里发生了复杂的相互影响。儒学思想使王锡阐拥有了科学的精神素养,并通过复杂的形式对科学知识和科学传播发生了影响。同时,科学改良了儒家的世界观,科学对儒学的冲击并对清朝的实学思潮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儒学和科学的关系相当的复杂。原因有两个,一是儒学包容了各种拥有不同的学说的流派,二是儒学和科学面临的不是同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在儒学和科学的研究中,应分别对儒学的不同思想因素对科学研究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经过这样的分析,认为儒学包含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思想因素,儒学和科学可以相合这个观点是充分的。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把宋明理学的发展看做一个过程的话,从宋代“理学”到明代心学的发展流变无疑是这一时期儒学史乃至哲学史最具重要意义的关键问题。尽管这一时期传统上作为训诂考据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关于人性的研究和探讨,对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情感主义理论是休谟哲学,特别是其人性学说中最具特色、
由于文化因素的复杂性和不易把握性,正统经济学多将文化因素看作是经济的外生不变因素。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派提
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模型是在科普信息化背景下,通过对科学传播要素的分析和总结,综合信息技术和传播现状的变化,来构建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的科学传播新模型,探析科学传播内涵。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规律。因此,在当下的科普信息化背景下构建传播模型是对科学传播体系的丰富与发展。首先,本文在细致探讨了科普信息化的基本内涵,梳理了从科普到科学传播的范畴演变、信息与信息化的各自
本文根据种子与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现代化农业的关系总结了目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根据国家对发展种业、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大农业的部署,总结了把北大荒种业集团打造成一
民族是个体的延伸、“自我”的扩展,它实现了从“我”到“我们”的跨越。民族是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得以发生的前提和外在条件,对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来说,作为载体的民族必须时间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化学教学效率较低,那么初中化学教师要如何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效率呢?本次研究建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
期刊
鲍桑葵将丑列为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足见他对丑的重视。本文将查看基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传承,鲍桑葵对丑进行的自觉讨论。鲍桑葵认为在一个具体的和有因果关系的过程中,单纯的否
基于Langston叶栅的数值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原始模型尾缘端区的流动特征,设计了一种新型端壁造型并对其进行优化,将新型端壁模型与原始模型的流动现象进行对比评估,并深入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