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颌运动包括边缘运动、开闭口运动及功能运动等。其中功能运动是口腔发挥日常功能时的运动,包括咀嚼运动、吞咽运动及语音运动等。语音运动是发挥语音功能时的下颌运动,不同国家、地区由于语音体系不同,其语音运动方式均有所差别。但由于发音的基本原理相同,在朗读一些特定音节、句子或者短文时,下颌的运动范围和方式仍有一定的规律,临床上可通过对下颌语音运动轨迹特征,如对称性、稳定性、光滑流畅程度、范围和速度,进行研究以辅助分析患者口颌系统状况、颞下颌关节疾病、磨牙症、错牙合畸形、修复体修复效果等。下颌语音运动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发音元素、口颌系统状况对运动轨迹影响的研究,但目前此方面的报道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及参考标准,同时语音运动时相关肌群的活动状态尚不明确,因此了解正常(牙合)人群下颌语音运动轨迹特征及语音运动时颌面部相关肌群的肌电活动情况能对口颌功能状况的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验基础。
目的:
本研究通过同步记录个别正常牙合人下颌语音运动轨迹及颌面部肌群肌电活动状况,分析个别正常(牙合)人的下颌语音运动轨迹参数及特征,探讨语音运动过程中颌面部肌群肌电活动情况以及与语音运动的相关性,为口颌功能状况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1.实验对象的收集和纳入标准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32名个别正常(牙合)人(男12例、女20例)为本实验研究对象,要求牙周组织健康,无夜磨牙、紧咬牙或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无颞下颌关节症状,无听力及语言障碍等。
2.标准检测短文的选择标准检测短文需包含大部分日常常用音节、音韵和音调等发音元素,可诱导受试者做最接近于日常发音的语音运动。标准检测短文摘自1997年《普通话国家水平测试教程》,文章转引自朱自清的《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测量体位要求受试者坐于标准检测椅,背部直立接触椅背,双足接触地面,双手置于膝上,保持放松状态,受试者距电脑及仪器约1.0m,头部处于自然位置(颈部肌肉处于既不紧张也不松弛的状态)。正面观受试者瞳孔连线与地面平行,侧面观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
4.检测肌肉及肌电电极片的放置位置检测肌肉分别是:上唇周肌、下唇周肌、咬肌浅层、二腹肌前腹。
采用Greenfield和Wykel提出的临床常规表面电极定位方法定位,结合对颌面部肌肉的触诊及解剖位置,以Frankfort平面作为水平参考线,以通过外耳道前缘并垂直水平参考线的直线作为垂直参考线。
电极片放置位置如下:
上唇周肌:距上唇唇红缘约1.0cm处,平行于唇红缘,于皮肤表面放置电下唇周肌:距下唇唇红缘约1.0cm处,平行于唇红缘,于皮肤表面放置电极片。
咬肌浅层:在垂直参考线前3cm,水平参考线下6.5cm,下颌角前上方,ICP紧咬时肌肉收缩最明显处。二腹肌前腹:正中线颏点后方2cm,向左或向右移2cm,嘱受试者做吞咽运动,触及活动最明显处。
5.同步记录语音运动时下颌运动轨迹与颌面部肌群肌电活动情况在安静房间内,嘱受试者坐于高靠背椅上,端坐位,头部处于自然位置,两眼平视前方。采用BioPAK Ⅱ系统的BioEGN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及BioEMG表面肌电测量仪,记录受试者语音运动时的下颌运动轨迹和颌面部肌群肌电活动情况。每位受试者按照个体习惯性响度和速度朗读标准短文三次,间隔时间约30s,记录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的运动轨迹图形及肌群肌电幅值等参数,取其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6.分析指标
下颌语音运动最大开口速度、最大闭口速度、三维方向上最大位移值、运动范围、运动体积、肌电幅值、双侧同名肌肌活动不对称性指数。
7.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下颌语音运动的轨迹特征及肌电幅值参数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同名肌肌电幅值的对称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性别差异对检测指标的影响;采用多重相关分析,分析检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下颌语音运动轨迹下颌语音运动最大开口速度为96.19±38.66mm/sec,最大闭口速度为86.89±31.96mm/sec:冠状面最大垂直开口位移为9.93±3.85mm:矢状面最大前伸位移为1.09±0.76mm,最大后退位移为5.24±2.23mm;水平面最大左侧位移为1.58±0.93mm,最大右侧位移为1.65±0.94mm;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最大运动范围分别为9.93±3.85mm,6.33±2.39mm,3.23±1.84mm:体积为141.59±88.01mm3。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颌面部肌群肌电活动情况语音运动时上唇周肌、下唇周肌、咬肌浅层、二腹肌前腹双侧肌电幅值总值分别为12.09±3.97mv、16.72±5.85mv、4.87±2.17mv、8.60±3.97mv。双侧同名肌肌电幅值对称性好,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下颌语音运动最大开、闭口速度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r=0.880,下颌最大开口速度与除轨迹矢状面最大前伸位移以外的其余参数成正相关关系。
(2)语音运动时上唇周肌与咬肌浅层肌电幅值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375,下唇周肌与二腹肌前腹肌电幅值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621。
(3)下颌最大开、闭口速度与下唇周肌肌电幅值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471;下颌语音运动范围(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体积与下唇周肌肌电幅值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0.406、0.485、0.431;下颌最大闭口速度、下颌语音运动范围(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体积与所检测的颌面部肌群肌电幅值总值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0.280、0.359、0.450、0.443。
(4)其余检测指标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关系(p>0.05)。
结论:
1.个别正常(牙合)人的下颌语音运动轨迹形态相似,为连续、平滑、流畅的曲线。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运动范围分别为9.93±3.85mm、6.33±2.39mm、3.23±1.84mm,轨迹体积为141.59±88.01mm3。下颌语音运动为一种在矢状面上包含有前伸、后退运动,前伸运动幅度小于后退运动幅度;冠状面上近似垂直向下运动,垂直向运动幅度大于水平向运动幅度;水平面上左、右侧方运动基本对称的功能运动。
2.个别正常(牙合)人下颌语音运动的最大开口速度与最大闭口速度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运动轨迹幅度也成一定正相关关系。最大开、闭口速度可作为分析下颌语音运动的首选分析变量。
3.语音运动时上唇周肌、下唇周肌、咬肌浅层、二腹肌前腹均显示有电位变化,双侧同名肌肌电幅值对称性好;上唇周肌与咬肌浅层肌电幅值之间、下唇周肌与二腹肌前腹肌电幅值之间成一定正相关关系。
4.下颌语音运动轨迹参数与同步检测的颌面部肌群肌电幅值参数之间成一定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