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现有的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型国家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弊端日渐突出:行业协会管理的缺位,使政府陷于大量事务之中;市场主体的企业被排除在标准化活动之外,导致我国标准化管理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差且滞后,标准化体系结构不合理,标准化运行机制不能体现国际透明协商一致原则,以及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等。标准化体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还影响到技术创新,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国际贸易损失重大。反观发达国家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其取向都是面向市场。政府委托协会来管理标准化工作,企业是标准化活动的主体,而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来保证自愿性标准体系的运行。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均制定了力图主导国际标准的发展战略,并把控制国际标准作为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造成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研讨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的改革,着眼点应立足于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协会监督”的经验,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政府“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交由协会承担。我们认为,我国现有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合理选择应当是,由目前政府单一型的管理体制转向多元化管理体制。具体而言,政府发挥宏观管理和政策支持的作用,成立代表各方利益的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实行行业协会标准制定认可管理,明确企业标准化主体角色,企业标准自主管理,并建立标准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与此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标准化信息的市场对称性和公开透明原则,推动我国标准走向世界,改变我国标准化管理弱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