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为0.639-0.99/10万人,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为高发人群,国内中位发病年龄45-50岁,男性多于女性,Ph染色体阳性或BCR-ABL基因阳性是其诊断依据。靶向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伊马替尼问世以来,疗效显著,但因其昂贵的价格致使很多病人不能承受,而国产伊马替尼具有更低的价格,但目前对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为0.639-0.99/10万人,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为高发人群,国内中位发病年龄45-50岁,男性多于女性,Ph染色体阳性或BCR-ABL基因阳性是其诊断依据。靶向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伊马替尼问世以来,疗效显著,但因其昂贵的价格致使很多病人不能承受,而国产伊马替尼具有更低的价格,但目前对于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在疗效上是否具有差异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观察Ph染色体阳性(Ph+)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使用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或昕维)和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后的血液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最佳疗效反应、转换治疗的比例及不良反应,评价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71例初诊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该171例患者均为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且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其中服用国产伊马替尼的患者46例,服用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的患者125例,根据Sokal评分对收集到的两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危险度分层,根据治疗3、6、12个月后的血液学缓解率、最佳反应疗效、分子学缓解率及对两组伊马替尼转换二代TKI或其他药物的比例来评价二者的初期疗效,根据原研伊马替尼转换国产伊马替尼后是否维持原疗效来评估两者是否有相似的疗效,根据治疗期间出现的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等指标评估两组数据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依据NCI/NIH常见毒性标准3.0版本进行分级记录并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1.流行病学:中位发病年龄48岁,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2.国产伊马替尼组与进口伊马替尼组在连续治疗3个月(P=0.337x2=0.923)、6个月(P=0.700 x2=0.148)、12个月(P=0.734 x2=0.116)后最佳反应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国产组与进口组在3个月(P=0.747)、6个月(P=0.564)、12个月(P=0.492)后达到MR3.0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3个月(P=0.767)、6个月(P=0.804)、12个月(P=0.526)达到MR4.0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国产伊马替尼组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转换治疗方案的有10例,占21.7%。原研伊马替尼组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转换治疗方案的有33例,占26.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后续追踪中,原研伊马替尼组共有32例患者转换成国产伊马替尼,其中1例患者在3月时达到MR3.0,后转换国产伊马替尼,6个月后达到MR4.0,并一直维持此疗效,其余31人均在至少1年后达到MR4.0,后转换国产伊马替尼,均能维持原疗效,无病情进展。6.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水肿24%vs33.6%(P=0.225),肌肉疼痛13.0%vs12.0%(P=0.854),皮疹8.7%vs10.4%(P=0.966),恶心呕吐19.6%vs17.6%(P=0.767),骨关节痛占10.9%vs8.0%(P=0.777),腹泻6.5%vs5.6%(P=1.000),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为17.4%vs19.2%(P=0.788),贫血13.0%vs11.2%(P=0.729),血小板减少为8.7%vs5.6%(P=0.704),无严重III-IV级不良反应,无药物毒性死亡率。结论:1.本中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8岁,较欧美国家相比发病年龄较低。2.国产伊马替尼对初治慢粒患者可以获得和格列卫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耐受性。然而国产伊马替尼的价格便宜,患者经济负担较小,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3.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存在相似的耐药性。
其他文献
手术切除是早期肺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术后5年复发率仍然高达30%;最近,肿瘤气腔播散被认为是肺癌的一种新的浸润方式;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肺癌组织学分型,肿瘤气腔播散是指肿瘤细胞以微乳头状细胞簇、实性癌巢或单个肿瘤细胞的形式通过气腔在肿瘤的主病灶边界以外向远处扩散。然而,肿瘤气腔播散在肺癌中的预后作用仍然是不明确的,我们当前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荟萃分析来评价肿瘤气腔播散与肺癌患者术后临床
目的:目前,针对转移性乳腺癌还未制定精确的治疗指南,如果能较准确的预测远处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有助于为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列线图。方法:本研究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到2015年间8349例初诊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语言将83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3:2的比例分为建模组(n=5566)和验证组(n=2783)。首先
目的:对比亚肺叶切除联合术中近距离治疗(SR plus intraoperative brachytherapy,SRB)和单纯亚肺叶切除(Sublobar resection,SR)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8月在Pub Med、Cochrane Librar y、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TIM-3)表达情况及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对局部晚期及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放疗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及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株的凋亡、增殖及转移的影响,以及HIF-1α表达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s 1,GLUT-1)、Livin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 te-specific proteas
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更易发生脑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对基因突变的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基因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系统评价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搜索数据库,包括Pub 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检索CAR-T与B细胞淋巴瘤相关性的临床研究,并使用合格的临床试验,采用stata 12.0软件来对CAR-T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考克莱数据库、科学网、OVID、SCIENCE DIRECT、万方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获取关于维奈克拉和去甲基化药物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统计分析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共纳入11篇文献,均涉及了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的
目的:探究晚期重度梗阻性食管癌多模态图像引导光动力治疗(Multi-modal image-guided photodynamic therapy,MIGPDT)模式的治疗误差、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单中心探索性研究,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的20例晚期重度梗阻性食管癌患者行MIGPDT模式治疗。MIGPDT模式主要包括:治疗前通过内镜检查及标记、胸部
目的: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CT上密度轻度增加,呈云雾状样,小于3cm的局限性病变,且密度不足以遮挡支气管和血管结构的一种NSCLC类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于不能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治疗选择。本研究回顾性研究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对于GGO NS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