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歧途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ongho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证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只是逻辑上的发展,而不是结构理论上的创新,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论文由“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以及“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三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证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首先,分析哈贝马斯重建理论的时代背景。哈贝马斯所处的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现实社会问题”。其次,探寻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哈贝马斯主要吸取了“新进化论的生物学解释模式”和“个体发生学的结构主义模式”,并把两者结合到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上。再次,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论证。哈贝马斯从社会基础问题出发,提出了“交往行为”,“交往行为”以“学习机制”作为根本动力;在个体发展与社会进化之间问题上,提出了“规范结构”形似性;在两种结构关系上,用“语言”进行连接,“语言交往行为”是社会进化发展的基础。这是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思路。
  第二部分,主要是梳理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具体内容。首先,在社会基础问题上,哈贝马斯用“交往行为”取代“社会劳动”,认为“社会劳动”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在特定社会历史时期起着基础作用;“交往行为”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基础。
  其次,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问题上,哈贝马斯驳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学习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再次,在社会形态划分上,哈贝马斯反对用“生产方式”把社会历史区分为五种或者六种形态。哈贝马斯提出用“组织原则”把社会划分为“新石器时期”、“早期高度文化时期”、“高度发达的文化时期”以及“现代社会时期”四种社会形态。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哈贝马斯用“交往行为”来代替“社会劳动”,用“劳动与交往行为”来取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生活世界与系统来替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并以社会组织原则来对社会形态进行重分。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和基本原理误解和曲解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重建脱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已经不在是哈贝马斯所谓的“重建”,而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抛弃。
  首先,分析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误解。1.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缺少“交往”概念。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劳动只是能够区分人与动物,作为整个人类社会进化的基础并不可行。所以,它提出用交往行为取代社会劳动。2.语言是实践的产物,语言是交往的中介,这在哈贝马斯和历史唯物主义那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语言要比哈贝马斯的语言更为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3.社会劳动具有双重性。哈贝马斯认为社会劳动不是任何社会都具有的基础,只有交往行为才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社会劳动具有的物质性和社会性是辨证存在的,而不是像哈贝马斯所说的社会劳动只是物质性生产,没有社会性生产。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人的意识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改变,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一贯坚持的观点,而哈贝马斯所提倡的道德实践知识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是对科学技术误解的解释。5.社会组织原则仅仅是上层建筑的一个层面。哈贝马斯对社会形态的重分把生产方式概念只误解为生产力,没有认识到生产关系也是生产方式的一个维度,夸大了社会组织原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探讨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扭曲。1.劳动与交往行为不等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种替换是混淆了生产力与劳动的概念关系,是以交往行为取代生产关系,是以精神来代替物质,具有一定主观色彩。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比生活世界与系统更为抽象。哈贝马斯反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他却认为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经济基础。颠倒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认为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是文化决定着经济和政治。上层建筑要比生活实践更为抽象和全面。哈贝马斯忽视了文化是从社会生产中形成的,如果抛弃社会生产这个根基,文化只是唯心主义的理论。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持续改造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所置身的物质世界,也带来了技术风险与诸多社会问题,与人类价值发生着深刻的冲突,造成了科学-社会关系的局部紧张。公众参与科技事务(Public Engagement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下简称PEST)被认为对于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整合、公民社会的成长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
引入可能世界概念后,可能导致空词项问题出现,例如,词项“孙悟空”在现实世界无所指,但在可能世界会有所指。包含空词项的推理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这恰是一阶逻辑和以一阶逻辑为基础的模态谓词逻辑的短板。例如,存在概括推理模式在考虑空词项的情况下就会失效。从逻辑角度对空词项进行分析,至少要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进行,经典逻辑在外延方面着墨过重,其处理结果不能使人满意。模态谓词逻辑还有一个大的缺陷是不能通过同
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世界中,公私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各种不同层次的内涵之间,既有彼此渗透、互相沟通的一面,又有彼此抗拒、互相排斥的一面,交织成极为复杂的结构关系。若要准确把握并真实呈现先秦儒家公私观念的整体图景,首先必须进行“制度典范”与“伦理典范”的区分。  西周封建制与宗法制互相结合的政治体制,形成了“国”为“公”、“家”为“私”的公私判分方式,奠立了政治领域中公主私辅、经济领域中公私并举的早期公
学位
本文以庐山慧远为中心,集中探讨了慧远在晋宋之际中国佛学思潮从般若性空学转向涅槃妙有论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及这一转向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史上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晋宋时代,竺道生将法性、理与成佛根源统一起来,开出了一条中国佛学的道路:法性-涅槃之路。竺道生被视为沟通形上学与心性论的主要肇始者。思想的转向与道生的开创,其直接动因是“《涅槃》巨典恰来中国”,然而,经典的刺激不是唯一的亦
学位
华莱士在科学史上的真实形象遮掩在神化后的达尔文的影子之中。他有两种经典的传统形象为后人所知:其一,作为自然选择机制的共同发现者与达尔文主义的坚定捍卫者,他是达尔文的“骑士”;其二,因为热衷于今天被称为伪科学的灵学研究,他又是达尔文的“异端”。对于如何理解华莱士从骑士到异端的形象转换,科学史界有不同的意见,有研究者认为他是生物学家的叛逆者,因为沉溺于灵学而背离了达尔文的科学路线。这种看法显示出相当程
学位
复杂适应系统是目前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研究复杂适应系统中引进计算机模拟方法,在科学和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复杂系统科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基本内容,对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而建立的回声模型进行简要的论述;接着对科学中的模型与模型方法进行讨论,着重分析模型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评价与选择标准,力图说明模型作为模拟方法的基础在科学探索和科学解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后说
本文是一项围绕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展开的研究,其基本问题框架是基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批判视角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所做的一个回溯式分析,与此同时,本文将厘清黑格尔如何立足于德国古典哲学的观念论传统,对近代以来的政治-道德哲学传统(主要是近代自然法、社会契约论和个体权利观念)展开的批判,从而阐述黑格尔本人对现代国家及其法权基础的崭新理解。本文指出,黑格尔试图通过吸纳古希腊“伦理”(Si
学位
医疗知情同意,是指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患者有权知晓本人病情和医务人员要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以及预后和费用方面的情况,并自主选择治疗方案。医疗知情同意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约束我国临床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重要道德与法律规范。然而,医疗知情同意目前在临床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执行不规范、不到位甚至是为规避法律而走过场的情形普遍存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对医疗知情同意的
霍耐特是社会公认的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他的“为承认而斗争”理论代表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霍耐特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承认学说,力图用规范性与经验性相融合的方式为批判理论重新建立规范性基础。  霍耐特吸收了黑格尔早期学说中蕴含的主体间相互承认而产生自我意识的观点。黑格尔认为个体之间的交往行为都存在着主体间相互承认的过程,一个主体只能通过其他主体的承认才能
本文认为,康德对“道德”和“法权”学说的创建有其特殊的思想史语境,这就是出于回应现代性政治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争的需要。“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论题来自霍布斯与卢梭之间政治理论的争论。霍布斯率先论证了现代自由的本质就是个人权利,其国家学说的根本原则是,通过对古典德性政治原则的根本拒斥,以“特殊性”原则——个人权利与自由为根基,靠政治契约的方式实现和平的目的。然而,霍布斯极端的“特殊性”原则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