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论证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只是逻辑上的发展,而不是结构理论上的创新,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论文由“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以及“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三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证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首先,分析哈贝马斯重建理论的时代背景。哈贝马斯所处的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现实社会问题”。其次,探寻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哈贝马斯主要吸取了“新进化论的生物学解释模式”和“个体发生学的结构主义模式”,并把两者结合到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上。再次,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论证。哈贝马斯从社会基础问题出发,提出了“交往行为”,“交往行为”以“学习机制”作为根本动力;在个体发展与社会进化之间问题上,提出了“规范结构”形似性;在两种结构关系上,用“语言”进行连接,“语言交往行为”是社会进化发展的基础。这是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思路。
第二部分,主要是梳理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具体内容。首先,在社会基础问题上,哈贝马斯用“交往行为”取代“社会劳动”,认为“社会劳动”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在特定社会历史时期起着基础作用;“交往行为”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基础。
其次,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问题上,哈贝马斯驳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学习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再次,在社会形态划分上,哈贝马斯反对用“生产方式”把社会历史区分为五种或者六种形态。哈贝马斯提出用“组织原则”把社会划分为“新石器时期”、“早期高度文化时期”、“高度发达的文化时期”以及“现代社会时期”四种社会形态。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哈贝马斯用“交往行为”来代替“社会劳动”,用“劳动与交往行为”来取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生活世界与系统来替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并以社会组织原则来对社会形态进行重分。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和基本原理误解和曲解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重建脱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已经不在是哈贝马斯所谓的“重建”,而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抛弃。
首先,分析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误解。1.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缺少“交往”概念。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劳动只是能够区分人与动物,作为整个人类社会进化的基础并不可行。所以,它提出用交往行为取代社会劳动。2.语言是实践的产物,语言是交往的中介,这在哈贝马斯和历史唯物主义那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语言要比哈贝马斯的语言更为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3.社会劳动具有双重性。哈贝马斯认为社会劳动不是任何社会都具有的基础,只有交往行为才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社会劳动具有的物质性和社会性是辨证存在的,而不是像哈贝马斯所说的社会劳动只是物质性生产,没有社会性生产。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人的意识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改变,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一贯坚持的观点,而哈贝马斯所提倡的道德实践知识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是对科学技术误解的解释。5.社会组织原则仅仅是上层建筑的一个层面。哈贝马斯对社会形态的重分把生产方式概念只误解为生产力,没有认识到生产关系也是生产方式的一个维度,夸大了社会组织原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探讨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扭曲。1.劳动与交往行为不等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种替换是混淆了生产力与劳动的概念关系,是以交往行为取代生产关系,是以精神来代替物质,具有一定主观色彩。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比生活世界与系统更为抽象。哈贝马斯反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他却认为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经济基础。颠倒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认为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是文化决定着经济和政治。上层建筑要比生活实践更为抽象和全面。哈贝马斯忽视了文化是从社会生产中形成的,如果抛弃社会生产这个根基,文化只是唯心主义的理论。
论文由“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以及“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三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证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首先,分析哈贝马斯重建理论的时代背景。哈贝马斯所处的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现实社会问题”。其次,探寻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哈贝马斯主要吸取了“新进化论的生物学解释模式”和“个体发生学的结构主义模式”,并把两者结合到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上。再次,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论证。哈贝马斯从社会基础问题出发,提出了“交往行为”,“交往行为”以“学习机制”作为根本动力;在个体发展与社会进化之间问题上,提出了“规范结构”形似性;在两种结构关系上,用“语言”进行连接,“语言交往行为”是社会进化发展的基础。这是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思路。
第二部分,主要是梳理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具体内容。首先,在社会基础问题上,哈贝马斯用“交往行为”取代“社会劳动”,认为“社会劳动”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在特定社会历史时期起着基础作用;“交往行为”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基础。
其次,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问题上,哈贝马斯驳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学习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再次,在社会形态划分上,哈贝马斯反对用“生产方式”把社会历史区分为五种或者六种形态。哈贝马斯提出用“组织原则”把社会划分为“新石器时期”、“早期高度文化时期”、“高度发达的文化时期”以及“现代社会时期”四种社会形态。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哈贝马斯用“交往行为”来代替“社会劳动”,用“劳动与交往行为”来取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生活世界与系统来替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并以社会组织原则来对社会形态进行重分。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和基本原理误解和曲解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重建脱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已经不在是哈贝马斯所谓的“重建”,而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抛弃。
首先,分析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误解。1.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缺少“交往”概念。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劳动只是能够区分人与动物,作为整个人类社会进化的基础并不可行。所以,它提出用交往行为取代社会劳动。2.语言是实践的产物,语言是交往的中介,这在哈贝马斯和历史唯物主义那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语言要比哈贝马斯的语言更为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3.社会劳动具有双重性。哈贝马斯认为社会劳动不是任何社会都具有的基础,只有交往行为才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社会劳动具有的物质性和社会性是辨证存在的,而不是像哈贝马斯所说的社会劳动只是物质性生产,没有社会性生产。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人的意识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改变,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一贯坚持的观点,而哈贝马斯所提倡的道德实践知识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是对科学技术误解的解释。5.社会组织原则仅仅是上层建筑的一个层面。哈贝马斯对社会形态的重分把生产方式概念只误解为生产力,没有认识到生产关系也是生产方式的一个维度,夸大了社会组织原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探讨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扭曲。1.劳动与交往行为不等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种替换是混淆了生产力与劳动的概念关系,是以交往行为取代生产关系,是以精神来代替物质,具有一定主观色彩。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比生活世界与系统更为抽象。哈贝马斯反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他却认为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经济基础。颠倒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结构,认为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是文化决定着经济和政治。上层建筑要比生活实践更为抽象和全面。哈贝马斯忽视了文化是从社会生产中形成的,如果抛弃社会生产这个根基,文化只是唯心主义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