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实施第二语言教学的途径。这里的“任务”并非语言问题,而是有待学习者用目的语去解决的交际问题。任务型教学从促进“学”的角度设计课堂,认为:促使第二语言习得的实质性条件是:接近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大量的目的语输入和语言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意义协商。“任务”被视为创造上述条件的有效媒介物。任务型教学主张: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一样重要。因此,任务型教学特别强调“做中学”,在“用语言做事”中让学习者获得丰富的目的语体验,自我建构起对目的语语言系统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任务”使得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能够突出意义的第一性.有效避免语言学习为形式而形式;又由于强调“任务”要与真实生活中的交际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相似,“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任务本身具有了真实言语交际的诸多特征,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任务型学习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80年代初,勃雷泊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任务型学习的基本理念,随后人们对任务型学习进行多维的研究,涉及任务的各个层面,包括任务的界定、任务的选择标准、任务的排列、任务学习的模式、情感与任务、认知与任务、交际与任务。可以说,任务型学习与教学的研究已进入了成熟阶段。多种观点和多种视野的协调与碰撞使我们对任务型学习的本质的了解和思考更加透彻。现在,国外任务型学习的研究已开始涉足社会文化领域,这为我们的任务型学习研究开拓了一块充满希望和更具挑战的领地。 在国内,任务型教学的研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2001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任务型学习的理念,从而掀起了任务型教学研究的改革浪潮。人们开始介绍国外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把这些任务型教学模式移植到国内的课堂。国内的任务型教学实验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小学进行的,而在大学进行实验的案例还不多。动机是影响学习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