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和快速转型,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人的心理也随之波动翻转、跌宕起伏。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交织使人的心理方向愈加迷茫,社会各类问题的突发使人的心理感受愈加复杂,个体的具体遭受又不断引发新的心理困惑,这一切最终导致人的心理承受力不断降低,心理的幸福感与和谐感逐渐减少。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实施心理疏导,消除个体心理郁结、澄清心理困惑、转化心理态度、提升心理品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和快速转型,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人的心理也随之波动翻转、跌宕起伏。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交织使人的心理方向愈加迷茫,社会各类问题的突发使人的心理感受愈加复杂,个体的具体遭受又不断引发新的心理困惑,这一切最终导致人的心理承受力不断降低,心理的幸福感与和谐感逐渐减少。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实施心理疏导,消除个体心理郁结、澄清心理困惑、转化心理态度、提升心理品质,帮助人们进行积极地心理疏通和心理引导,有助于人们以和谐健康的心理参与个体生活、参与社会,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稳定与发展。故而,本文以个体心理疏导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什么”进行内涵与特征的阐述,“为什么”进行现实迫切性的回答,“怎么样”进行理论取向和规律遵循的学理论证,以及实施路径和方法技术的实践探索。总体来说,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系统筹划。除了绪论和结语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基本概述。主要从心理疏导的一般概念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特定概念解读,并这一概念与思想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进行区分,以体现核心概念的准确性;同时,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把握;最后,从务虚与务实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方法与理念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进行了特征的论述,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进行完整概述。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现实诉求。首先是来源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即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增强需要突出人性化的疏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扩展需要延伸疏导的不同形式。其次是来源于个体心理健康平衡的需要,通过心理疏通净化心理空间,通过心理引导改变偏激认知,通过心理调适减少负性情绪,通过价值引导消除价值观的迷茫。最后是来源于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时代变迁导致的社会心理失衡,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各类负面事件导致的社会焦虑,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弱化导致的心理危机,需要进行心理关爱;多重矛盾导致的社会治理困境,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价值取向。照顾到教育对象的主体诉求,坚持以尊重、聆听、理解和体谅为要求的人本取向;凸显良好关系对心理疏导实施的重要性,形成心理疏导中关系取向双向互动、支持鼓励和引导提升的层次结构;强调文化之于个体心理的多重影响,突出心理疏导中的文化取向,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素材、适当融入轻松积极的大众文化产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属性提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取向,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并用先进价值理念引领和整合个人心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遵循规律。其一,从心理和思想的交互性、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联系性入手,提出心理分析与思想分析同步的规律,只有在心理疏导中进行客观完整的分析,才能把握教育对象的真实状态。其二,从认知和情感的关系、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价值入手,提出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规律,只有在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状态下,才能促进个体心理的转变。其三,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既要帮助个体实现心理和谐与健康,更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规范,提出心理疏通与价值引导结合的规律,体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价值目标。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实施路径。要增强心理疏导的作用效果,就需要将实施途径多样化、实施范围扩大化,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施的立体网络。首先,依托日常生活,确立以人文关怀和心灵呵护为核心的心理疏导生活基础;其次,借助实践活动,利用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个体心理态度的转化和心理品质的提升,体现心理疏导的实践形式;再次,注重大众传媒,通过正面信息传播、正确价值观宣传的方式扩大心理疏导的媒介平台;最后,利用网络空间,发展线上线下积极互动、虚拟现实齐进、关注引导并存的心理疏导网络体系。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方法技术。心理疏导既需要借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较为成熟的方法,包括理论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激励教育法;也要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特殊方法,如以心理郁结清除和心理空间净化为目的的心理宣泄法,以融入情感、体现情感价值的情感感染法,还有促进个体身心放松、促进心理疏导实施的放松调节法,以及找准问题焦点、集中解决的重点突破法。而为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施的科学化和有序化,也要也进行相关技术的探索,包括正确运用解释技术、合理使用面质技术、有效实施处理阻抗的技术。
其他文献
本文我们主要研究拟周期线性斜积系统(拟周期线性Cocycle)的局部约化的刚性、全局约化的刚性问题,以及拟周期非线性斜积系统(拟周期驱动的环面流)的线性化问题.第一章,介绍本论文中涉及的基本符号和概念.我们首先介绍函数空间与范数;然后介绍研究对象:拟周期线性斜积系统、拟周期驱动的环面系统;其次介绍基本概念:Lyapunov指数和旋转数,可约与可线性化,以及一些数论上的概念和性质;最后我们介绍有限光
这篇论文中我们考虑七个拓扑余指标:第一、二类Zagreb coindices,第一、二类 multiplicative Zagreb coindices,the F-coindex,第三 Zagreb coindex 和the hyper Zagreb coindex.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结构分析和求导研究分子图(benzenoid graphs、graphene sheet and C
图的着色问题一直以来是图论的热门经典问题.它最早起源于著名的“四色问题”,已广泛应用于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本文研究了平面图的DP-着色以及图的密接性质,这主要属于四色问题的延伸范畴.全文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章,我们首先给出了文中所需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符号,接着分别介绍了本文后续各个章节中所涉及的研究问题及背景.在第二章,我们介绍了 Borodin在1996年的一个有关列
本文主要通过构造特殊的填充集(B1[λ](q)集、B1[±λ](g)集)来研究剩余类环Zq上的有限幅度非对称、对称单纠错码.引言和第一章分别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阅读本文所需的一些基础知识.在第二章中,Z2kr上的有限幅度非对称单纠错码被详细讨论.首先,将极大B1[4](2kr)集的构造转化为构造极大B1[4](2k-3r)集.随后,一个极大B1[4](4r)集的具体构造被给出.其次,对剩余类环Z2kr
在研究复杂网络,特别是处理网络上的动力学过程时,大量环结构的存在会导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虽然有一些理论,如图论,对特殊环结构和树结构的统计性质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它们在面对实际网络的此类结构时并不适用。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环点率和环边率的概念,作为研究复杂网络中环结构的统计性质的重要特征量。论文的综述部分首先梳理了图论和复杂网络的关系,随后介绍环结构和树结构的研究背景及复杂网络分类的研究现状,以及
本研究的主题是在“国家与社会”这个核心关系轴下探讨基层治理秩序的型塑机理。相较之下,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微观而系统的基础性治理工程,乡镇政权组织是国家权力扎根基层社会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乡镇基层政权的实际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国家政权建设及其合法性基础。因此,有关基层治理的观察和研究对于整体性行政改革而言,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阶段,国家权威在逐步下沉的过程中破坏了传统意义
时谐入射波遇到散射体发生散射,总场满足Helmholtz方程或Maxwell方程,散射体的形态决定了总场在边界上满足一定的边界条件,正散射问题研究Helmholtz方程或Maxwell方程的边值问题,逆散射问题根据散射场的远场信息或其他测量数据来反演散射体的位置、形状以及物理属性等.然而散射体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本文主要研究含可穿透介质的混合散射体的正散射与逆散射问题.首先介绍散射理论研究的基本概
重点学科建设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路径,系统探讨我国重点学科建设政策范式变迁及变迁逻辑对调整和创新"一流学科建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领域的重要政策文本,对其进行高频词统计、编码、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政策划分为理性本位(1985-1991年)、效益导向(1992-1997年)、创新为先(1998-2005年)、协同创新(2006-2014年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新时期儿童小说,论文以20世纪50-70年代的儿童小说作为比较对象与参照物,主要从题材、形象、主题、创作原则与叙事模式五个角度来观察分析新时期儿童小说的创作特点,试图全面、具体地呈现出新时期儿童小说在创作上的变化与得失。从题材上来看,新时期以来的校园小说呈现出从50-70年代的“去校园化”到新时期“再校园化”的文学现象。家庭生活题材小说,表现为在50-70年代“去家庭化”的基础上
《沅湘耆旧集》是由邓显鹤于道光年间编纂的湖南文学史上第一部较全面较系统辑录湖湘先贤诗作及相关文献的大型诗歌总集。此书集湖南文艺之大成,全书共收入诗作18000余首,作者2000余人。地方性诗歌总集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一直是中国诗歌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学术领域。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学、文艺学、思想史等多种研究方法,既注重对《沅湘耆旧集》的考订、校勘、辑录等基本工作,同时又努力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