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养殖、采集处于二次卵巢发育和抱卵的河蟹样品,研究了河蟹的卵巢在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的卵巢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雌蟹卵巢、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脂类成分的变化过程并比较了河蟹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发育过程中生殖性状差异、以及两种不同来源亲本蟹的育苗形状差异。首先,通过电镜研究了中华绒鳌蟹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在卵黄发生初期,既雌蟹排卵后的21d内,卵母细胞核周围出现大量的核仁类似物,在核仁类似物周围形成大量的囊泡和高尔基体等膜结构,标志着卵黄合成开始。随着发育的进行囊泡内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卵黄物质合成,此时在卵母细胞的表面区域没有卵泡细胞存在,但是卵母细胞膜通过激烈内吞作用来吸收外源物质以合成卵黄物质。卵泡细胞在排卵后的21d开始结合到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由此进入卵黄发生后期。其次,结合各组织的系数、水分和总脂及中性脂含量一并讨论了河蟹卵巢在二次发育期间的各组织脂肪酸变化。卵巢系数在发育前36天变化不显著(p>0.05),但是在从36天开始的卵巢快速生长期中,卵巢的体积和重量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系数在这一期间变化也较明显,肌肉系数在抱卵期间竟然还略有增长。肝胰腺中的总脂在二次发育过程中20天左右时间呈现显著升高(p<0.05),卵巢总脂水平在前36的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自36天开始,总脂含量急剧上升。卵巢中中性脂占总脂比重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肝胰腺中的中性脂比重在发育期间变化不显著(p>0.05)。然后,比较了荷兰中华绒螯蟹(荷兰蟹)与国内普通中华绒螯蟹(本地蟹)繁殖的幼体在各期的抗盐度突变、体长和变态率指标。结果显示,荷兰蟹在Z1和Z4期间的抗盐度能力远远大于本地蟹,Z2、Z3这种差异不明显,Z5本地蟹的抗盐度能力好于荷兰蟹。荷兰蟹的抗盐度能力从Z2开始下降,到Z4、Z5又逐渐上升到Z1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