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人才数量显著增多。但是,在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工作又面临着职业认同度低,人才流失等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职业认同问题成为社会工作行业备受关注的焦点。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社会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和人民的号召,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疫情。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社会工作无疑是一次发展的机遇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相对于常态化的工作情境,无论是社会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人才数量显著增多。但是,在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工作又面临着职业认同度低,人才流失等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职业认同问题成为社会工作行业备受关注的焦点。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社会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和人民的号召,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疫情。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社会工作无疑是一次发展的机遇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相对于常态化的工作情境,无论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技术和方法,还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均受到新冠疫情的极大冲击。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程度关系到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更关系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提高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对于促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专业社会工作的需求。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武汉市参与抗击新冠疫情的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在了解其工作、生活、心理状态等的基础上,描述其对所从事的职业的认识与理解,探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过程,从变化过程中洞悉背后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因素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工作者自身、服务对象及机构、政府和社会等层面探析职业认同产生变化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提升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相关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常态化工作时期——相对平稳期、新冠疫情应急防控时期——冲击期、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危机调适期。在危机调适期,由于社会工作者自身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家庭及朋辈的支持、服务对象的反馈、机构组织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平稳上升,另外部分社会工作者则与之相反,其职业认同程度下降,甚至出现转行的念头。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发展过程及变化原因的分析,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了提升职业认同的相关建议:第一、社会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自我反思能力,以应对特殊背景下带来的社会工作专业需求;第二、机构应加强对于社会工作者的支持,提高其机构归属感;第三、政府及社会应加大对于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优化当下社会工作的发展环境;同时应结合此次社会工作参加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建立有关社会工作介入公共突发事件的制度规范,明确各个介入公共突发事件的职业团队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
其他文献
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大王朝。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纵观元代诗坛,以萨都剌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诗人的出现,成为元代诗坛的一大亮点。其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有着丰富的文学地理意义,在元诗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萨都剌一生辗转于燕赵、荆楚、吴越、闽中等地,行走于南北之间。不同地理环境的社会、人文都成为萨都剌诗歌吟咏的对象。因此,萨都剌的创作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学地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教育财政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在教育财政政策中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因此教育财政效率问题值得研究。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因此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仍较为落后,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2020上半年,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疫情期间实体空间的交流通道被关闭,网络虚拟空间成为重要的交流空间,这种变化直接加速了人们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与工具的进化。网络新媒体传播时代,在叙事日益多样化的现实与传播语境下,公众越来越多地通过个体叙事或个体经验来理解社会现实的多样性。尤其在遭受灾难时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的构想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2015年3月,我国三大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倡议书,并给各省以明确的定位。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五省份的定位均是向北开放的重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意义主体诉求不一,冲突时有发生,尤其是近些年社会冲突开放性、网络化的趋势,使得社会治理面临着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冲突,湖北省、武汉市两家红十字会作为民政部指定的募集款物接收平台,屡次“辟谣”、“答疑”、“检讨”,但仍跟不上公众种种质疑声讨的速度,陷入严重的公信力缺失的冲突漩涡之中。媒体的新闻报道作为民众获取武汉“红十字会”事件信息的重要来源,政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界也就此前沿问题做出众多价值颇大的实证研究。家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丰富文化资源和有效实践途径。以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家风以其特有的文化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家风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内在契合性。深入挖掘苗族家风资源,合理利用苗族特色活动和教育方式对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推动作用。通过对腊尔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小学课堂器乐教学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器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知识技能,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沙坪坝区五所不同类别的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学习标准,对重庆市沙坪坝区小学课堂器乐教学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法三种研
随着融合教育和幼儿户外活动的发展和提倡,特殊儿童校园户外活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发展。校园户外活动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对特殊儿童而言更为重要。校园户外活动不仅可促进特殊儿童对动作技能及表现动作的能力的学习,还可促进其习得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能力。对特殊儿童校园户外活动的关注和研究,对于提升特殊儿童生存发展质量、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丰富特殊儿童校园活动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一线特校
自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的GDP指标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飞速的发展,直至近几年才有所放缓。然而我们在追求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过度的资源消耗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近几年,国家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旨在寻求一条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少的科学发展之路。怎么样做好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全面发展要求的一项重要的课题。为了顺应环境保护这一全球性主题潮流,环境绩效审计成为了在审计领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校差异化发展是新时代高校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对于高校而言,特色发展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障自身不可替代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实施特色发展战略,这既是高校办学理论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当前民族院校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民族院校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特色办学认知不明、特色发展彰显不足、特色建设不实的问题。基于高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