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且还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行为,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翻译的目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译文是否“适合”翻译的目的才是评判译文的标准。这正是目的论的基本思想。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的“等值”观的束缚,为翻译实践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然而,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目的论就已经提出,国内对目的论的译介也主要集中在实用翻译研究领域,将其结合具体的中国典籍英译来研究的却还较少。
本文旨在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对目的论进行深入,客观的论证。本文首先对目的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目的论所采用的描述分析法,对辜鸿铭在翻译《论语》时的目的,以及在该目的指引下如何处理孔子思想的传达,如何通过采用省略,类比,加注,一般化等翻译策略来处理目的法则,语内连接,语际连接,与原文作者的忠诚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辜鸿铭的英译《论语》实现了它预期的向西方普通读者传达孔子思想的目的,该翻译是“合适”的。同时该研究也深化了对目的论的认识,并对当前逐渐升温的中国典籍英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