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著名经济学家Krugman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亚洲经济奇迹的谎言》一文,在学术界和政治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文中,Krugman批判中国经济增长只是依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粗放式增加而非技术进步推动。而与Krugman预言截然相反的是,中国企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出现了R&D投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我国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已达52.2%,至此Krugman“唱衰中国”,低估中国科技投入的理论不攻自破。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R&D投入随着经济周期呈现不断波动趋势不同的是,我国企业在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尽管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R&D投入始终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为了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理,本文检验了营运资本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平滑作用。 我国企业研发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我国的R&D投资大多由具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完成的,因此,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281家进行持续研发活动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收集了其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以投资的欧拉方程刻画企业研发活动,利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进行了融资约束的存在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R&D投资确实面临着融资约束,高的调整成本和不稳定的融资来源制约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其次,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这一背景下,分析了营运资本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发现营运资本对企业研发活动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营运资本平滑研发活动的波动,从而保持研发支出的平稳增长。最后,本文创新性的引入了相对融资约束程度这一概念,利用Hadlock和Pierce(2009)提出的SA指数法定量测度样本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分析企业相对融资约束程度对营运资本平滑作用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表明,受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最依赖营运资本平滑R&D投资的波动,营运资本对R&D投入的平滑作用呈现一个不对称的倒U型。这意味着企业通过营运资本管理平滑R&D投入时存在一个最优值,即存在一种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使得企业可以最大化利用营运资本来平滑R&D投入。本文为企业如何避免R&D投资中出现的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对策,为企业应提高营运资本管理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企业如何利用政府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金融工具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如何利用国家税收改革增加企业财务整合权,进而更有效的管理研发投入提供了政策建议。此外,本文的结论对国家鼓励企业创新有一定的政策性含义。事实上,税收政策已成为政府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而财政拨款等直接干预方式正逐步推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这种转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