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对比腕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 complex,TFCC)Palmer IB、ID型损伤的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腕关节镜下经骨隧道固定修复TFCC(Palmer IB、ID)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关节镜治疗TFCC IB、ID型闭合性损伤共41例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2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为采用腕关节镜下单纯经关节囊固定修复,B组为采用腕关节镜下建立骨隧道固定技术修复,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TFCC损伤侧别、是否合并尺骨正变异、石膏外固定时间、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前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手握力、住院费用、康复时间、改良腕关节Mayo评分等各项基本资料。所有患者腕关节镜手术均由本课题组医师经过统一培训并严格遵循同一操作规范完成,所有患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均为同一医师完成。对收集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在关节镜下完成,28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完整,平均随访12.6±4.40个月。其中一例出现尺神经手背支损伤,经消肿及营养神经治疗,3月后功能完全康复。A组7例出现局部线结刺激症状,两组均无皮肤感染、伤口不愈合等。两组在切口长度无显著差别(P>0.05)。虽然经骨隧道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大于经关节囊固定组(P<0.05),但经骨隧道固定组在术后固定时间上明显优于经关节囊固定组(P<0.05)。28例握力、疼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A组术前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02.07°±7.26°,旋转活动度131.36°±4.21°,尺桡偏活动22.86°±4.72°,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34.36°±7.58°、149.00°±3.86°、41.86°±2.21°,活动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02.93°±6.65°,旋转活动度130.79°±3.93°,尺桡偏活动22.07°±3.85°,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1.21°±3.75°、155.00°±3.98°、36.14°±3.33°,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区别,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A组:优9例,良2例,可3例,优良率78.57%,平均81.00±3.70分,较术前41.71±4.25分,优良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2.85%,平均92.07±2.84分,较术前41.86±4.97分,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评估方面,经骨隧道固定组在腕关节后前位X线片中远尺桡间距小于经关节囊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较锚钉固定平均节省约5000元,康复时间较关节囊固定组提前约3周。结论:腕关节镜下诊断治疗TFCC损伤安全有效,采用骨隧道固定技术修复TFCC效果优于单纯经关节囊固定修复技术,为临床修复TFCC损伤Palmer分型中的IB、ID型损伤提供了一种疗效优良、价格低廉、可供选择的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