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日益追求自身的健康和完美,拥有健康美白的皮肤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而黄褐斑是影响容貌最常见的原因,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一种难治的色素性皮肤病,成为困扰大众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医学美容领域,学者们一直在进行色素障碍性疾病的探索,通过实验,人们发现为数不少的化学物质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着黑素细胞的生物活性。然而,这些确实有效的物质中,很多是公认的强致癌剂,有的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其安全性不能保证。寻找一个既能明显影响黑素细胞活性、对黑素合成基因进行调控、又能安全的应用于人体的药物,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课题是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素细胞激活基因的调控与治疗白发及皮肤色斑的研究”课题中的一部分。前期基础研究已经对不同的黑素细胞进行培养(小鼠B16F10黑素瘤细胞和正常人黑素细胞),在蛋白水平研究某些调控黑素细胞活化基因的物质对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进行比较,继而在基因水平检测这些药物对酪氨酸酶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某些调控黑素细胞活化基因的物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临床试验,为色素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做出新的探索。前期基础研究,将75mg维甲酸和27.5mg氢醌分别加入至5ml二甲基亚砜中,配制成原溶液浓度为:50000μmol/L。加药时用新鲜培养基稀释至终浓度,分别为:50、100、200、500、1000、5000、10000μmol/L(二者浓度相同)。研究发现,维甲酸在较高浓度可以下调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同时还有促进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维甲酸可以使酪氨酸酶mRNA表达下降,随着维甲酸作用浓度增大或作用时间的延长,酪氨酸酶mRNA表达逐渐减弱。维甲酸500μmol/L为其最适作用浓度。当维甲酸与氢醌浓度均在500μmol/L以上时,相同浓度的维甲酸与氢醌浓度可以互相协同,增强彼此下调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作用,而且在100μmol/L以上时维甲酸还可以减轻氢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达到了保护细胞免受伤害的效果。根据基础研究,对应于维甲酸和氢醌在500、1000、5000、10000μmol/L浓度时,计算出外用药的浓度分别为0.015%、0.03%、0.15%、0.3%,鉴于在临床应用中0.15%、0.3%维甲酸浓度太高,刺激性较大,不适于应用面部,故筛选0.015%、0.03%的维甲酸和氢醌霜剂,这样,既保留了二者互相协同,增强彼此下调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作用,维甲酸减轻氢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达到了保护细胞免受伤害的效果,又能减少药物的刺激,降低不良反应。此外,维甲酸可以促使表皮细胞更新,协助氢醌穿透表皮。皮质激素通过减少表皮细胞的代谢活动抑制黑素合成,治疗黄揭斑的局部制剂维A酸、氢醌等联合应用时,不仅见效早,且能有效抑制MC的合成与分泌,降低黑素产量,还可以防止维甲酸及氢醌的刺激。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激素外用的副作用,查阅文献并不断试验,摸索出0.01%地塞米松的较低浓度。根据以上研究,结合临床,对应500μmol/L,配制出试验药物A(0.015%维甲酸+0.015%氢醌+0.01%地塞米松),对应于1000μmol/L的浓度,配制出试验药B(0.03%维甲酸+0.03%氢醌+0.01%地塞米松),作为试验药,进行黄褐斑外用药治疗的临床探索。将临床上公认为疗效确切的20%壬二酸、祛斑霜(3%氢醌霜本院制剂)作为对照药。经验配方中,氢醌的浓度在2%~5%之间,远远高于本研究的药物浓度0.015%~0.03%;维甲酸的浓度在0.025%~0.1%之间,也高于我们的研究用药0.015%~0.03%。经验配方已经长时间用于临床,人体试验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肯定。由于我们的试验用药浓度远远低于传统外用维甲酸与氢醌的浓度,在临床上无疑是很安全的,这也是我们没有进行动物试验的理论基础。但为了对试验病人负责,每一种试验药物在试验前必须进行斑贴试验,阴性结果的黄褐斑病人方能进入试验。设计把黄褐斑病人分为男性、女性(与妊娠有关)、女性(与妊娠无关)3组,。对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符合入组条件的受试者,男性组病人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别使用药物A、药物B、20%壬二酸、祛斑霜4种霜剂,每种药物各观察30例。女性(妊娠有关)与女性(妊娠无关)组分组方法同男性组。病历均来于2004.1~2006.1我院门诊就诊的病人。实际观察病人348例(有1例因面部灼痛明显退出治疗,11例黄褐斑病人脱落)。每日早晚洗脸后于黄褐斑的部位薄薄涂一层观察药,用药期间避免日晒。连续观察4周,于首次及治疗后1、2、4周各随访(包括来诊)一次,在第4周末判断疗效。4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全身的不良反应,A药有一人发生不良反应,B药有4人,主要表现为面部轻度的红斑,脱屑均未经处理,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自然缓解。20%壬二酸药不良反应18例(有1例因面部灼痛明显退出治疗),3%氢醌霜不良反应13例。本研究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用药局部皮肤轻度红斑、脱屑或灼痛,除20%壬二酸药有1例因灼痛明显而退出治疗外,余均未做处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自然缓解。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虽然男性、女性(与妊娠有关)、女性(与妊娠无关)的黄褐斑病人在发病机制上可能有所不同,但三组在使用(维甲酸与氢醌)外用药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别。即外用A药的男性、女性(与妊娠有关)、女性(与妊娠无关)3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药物B、20%壬二酸、祛斑霜同药物A。故为了研究结果的更准确性,我们把男性、女性(与妊娠有关)、女性(与妊娠无关)3组合并,并对合并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A药、B药、20%壬二酸、3%氢醌霜4种药物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率分别为78.16%,94.38%,81.60%,81.18%,4种药物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药物疗效明显高于A药、20%壬二酸、3%氢醌霜组,说明B药疗效最好。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5%,4.49%,20.68%,15.29%,不良反应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药、B药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20%壬二酸、3%氢醌霜。基于实验研究,我们第一次提出了浓度很低的治疗黄褐斑的维甲酸和氢醌配方,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安全性高。从基础研究得知由于该浓度的维甲酸和氢醌对黑素细胞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这个浓度配比更具有科学性,从临床试验发现对于黄褐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更进一步验证了在前期的基础实验研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由于B药中维甲酸和氢醌的浓度远远小于传统外用药的浓度,故刺激性很小,不良反应低,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治疗黄褐斑的有效制剂,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