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miR-124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机械血栓切除术患者血清、血栓中的相对表达量,探讨miR-124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起病24小时内合并大血管(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或椎动脉)闭塞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T分型标准,患者被分为心源性栓塞亚组25例和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亚组22例,共47例被纳为病例组;同一时期在我院门诊体检无卒中病史且年龄在18岁以上的健康体检者43例被纳入为对照组。
将机械取栓术中提取出的血栓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在经标本固定、石蜡切片制作、HE染色后进行盲法判读,观察其主要组织成分;另一部分则冻存于-80℃冰箱中以备检测miR-124的相对表达量;并分别抽取患者介入前(T1)、介入后第三天(T3)和第七天(T7)的外周血4ml,离心后取血清,分装冻存于-80℃冰箱待测。
收集患者的一般基线特征、血清葡萄糖、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溶栓(mTICI)血流分级、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RS)等资料。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mTICI分级评估手术再灌注效果,mRS评估预后。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栓及血清中miR-124的表达。
结果:
1.血清中miR-124水平在心源性栓塞亚组、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亚组不同时间点(T1、T3、T7)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在两亚型病例组中无明显差异。且在两亚型病例组中血清miR-124水平随不同时间点T1、T3、T7变化呈下降趋势,心源性栓塞病例组中T3、T7较T1明显下降(P<0.05),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组中,T7较T1明显下降、T7较T3明显下降(P<0.05);
2.在控制年龄、高血压病史、心律失常、甘油三酯这些因素的情况下,血清中miR-124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存在关联性(OR=4.078,95%CI:1.848~9.002,P=0.01)。
3.血栓成分分析发现心源性栓塞组中血栓富纤维蛋白,而动脉粥样硬化型血栓则以红细胞为主;
4.血栓中miR-124的表达水平在心源性栓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组这两亚型病例组无明显差异(P>0.05)。
5.两亚型病例组患者不同时间(T1、T3、T7)血清、血栓中miR-124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T1:r=-0.884,P=0.015;T3:r=-0.699,P=0.037;T7:r=-0.588,P=0.028;血栓:r=-0.612,P=0.009);且不同时间(T1、T3、T7)血清、血栓中miR-124水平与mRS评分也表现出显著负相关(T1:r=-0.930,P=0.023;T3:r=-0.807,P=0.033;T7:r=-0.592,P=0.031;血栓:r=-0.556,P=0.016)。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患者血清中miR-124水平显著升高,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且血清、血栓中miR-124表达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可能与miR-124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
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起病24小时内合并大血管(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或椎动脉)闭塞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T分型标准,患者被分为心源性栓塞亚组25例和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亚组22例,共47例被纳为病例组;同一时期在我院门诊体检无卒中病史且年龄在18岁以上的健康体检者43例被纳入为对照组。
将机械取栓术中提取出的血栓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在经标本固定、石蜡切片制作、HE染色后进行盲法判读,观察其主要组织成分;另一部分则冻存于-80℃冰箱中以备检测miR-124的相对表达量;并分别抽取患者介入前(T1)、介入后第三天(T3)和第七天(T7)的外周血4ml,离心后取血清,分装冻存于-80℃冰箱待测。
收集患者的一般基线特征、血清葡萄糖、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溶栓(mTICI)血流分级、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RS)等资料。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mTICI分级评估手术再灌注效果,mRS评估预后。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栓及血清中miR-124的表达。
结果:
1.血清中miR-124水平在心源性栓塞亚组、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亚组不同时间点(T1、T3、T7)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在两亚型病例组中无明显差异。且在两亚型病例组中血清miR-124水平随不同时间点T1、T3、T7变化呈下降趋势,心源性栓塞病例组中T3、T7较T1明显下降(P<0.05),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组中,T7较T1明显下降、T7较T3明显下降(P<0.05);
2.在控制年龄、高血压病史、心律失常、甘油三酯这些因素的情况下,血清中miR-124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存在关联性(OR=4.078,95%CI:1.848~9.002,P=0.01)。
3.血栓成分分析发现心源性栓塞组中血栓富纤维蛋白,而动脉粥样硬化型血栓则以红细胞为主;
4.血栓中miR-124的表达水平在心源性栓塞组和动脉粥样硬化型栓塞组这两亚型病例组无明显差异(P>0.05)。
5.两亚型病例组患者不同时间(T1、T3、T7)血清、血栓中miR-124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T1:r=-0.884,P=0.015;T3:r=-0.699,P=0.037;T7:r=-0.588,P=0.028;血栓:r=-0.612,P=0.009);且不同时间(T1、T3、T7)血清、血栓中miR-124水平与mRS评分也表现出显著负相关(T1:r=-0.930,P=0.023;T3:r=-0.807,P=0.033;T7:r=-0.592,P=0.031;血栓:r=-0.556,P=0.016)。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患者血清中miR-124水平显著升高,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且血清、血栓中miR-124表达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可能与miR-124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