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宽带雷达人体行为辨识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sea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行为的感知与理解,是智能人机交互的重要环节,在应急处突、反恐维稳、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多样化的任务对行为感知的准确性、实时性、鲁棒性等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引入雷达等非光学探测手段,借助电磁波独特的物理属性以应对无光、遮蔽、非视距等常规意义下的复杂任务环境。在雷达人体行为感知领域,机器学习等统计分析方法与经典信号处理技术不断加速融合,有效地推动了雷达系统的智能化和生物特征识别的多模态发展。其中,深度学习技术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它拓展了经典模式识别算法的技术思路,实现了从“原始数据端”到“结果输出端”的映射,力图寻求整体任务的全局最优解。但是,常规深度学习方法具有大数据依赖性和计算复杂性,需满足数据分布特性不随环境改变的前提条件。相关方法若想在具体应用领域获得出色性能,也离不开领域知识的理解与融会。深度学习在超宽带雷达领域的具体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鉴于此,本文围绕超宽带雷达人体目标的行为分类和位姿估计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针对雷达回波样本集有限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基于L1范数的稀疏迁移算法和基于对抗迁移的领域自适应算法。其中,基于L1范数的稀疏迁移算法,根据光学图像与雷达数据的信息差异性,对网络各组成部分进行重要性评估和网络剪枝,有效提升了有限雷达训练集的人体行为识别性能,显著降低了网络模型的大数据集依赖性和计算复杂性。基于对抗迁移的领域自适应算法,能够对不同数据集的特征差异性进行定量化衡量,通过对抗博弈的特征学习,实现了无标注信息条件下的人体行为识别,提高了雷达系统对于不同信噪比和杂波分布环境的泛化能力。针对微动特征的联合表征和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三维点云模型的微动表征和识别方法。该方法建立的三维点云模型,充分考虑了单通道超宽带雷达距离分辨力强、获取的目标散射信息丰富等特点,对回波中的距离、速度、时间信息进行了联合表征,对多人场景和强噪声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针对行为识别问题,设计了具有层次化结构的点云神经网络,并基于该网络设计了常规数据分类、异常数据检测的一体化识别流程,实现了开集框架下的人体行为识别。针对人体位姿的三维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运动信息的人体姿态估计方法。单通道雷达由于缺乏方位向、高度向分辨力,观测数据损失了人体目标的空间结构信息。我们结合行为分类结果和行走过程的肢体时序运动规律,探索人体一维径向信息与三维空间位置的映射关系,设计了基于空洞卷积的运动姿态估计网络,获得了人体三维姿态估计的初步结果。本文的研究工作采用人体回波仿真数据集和超宽带雷达实测数据进行了性能分析和验证。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人工智能的浪潮。从互联网巨头到中小规模企业、从研究所到各个高校,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围绕深度学习技术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虽然以TPU为代表的深度学习专用硬件层出不穷,但是GPU集群仍然是开展深度学习研发的主流平台。相比于巨头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大规模定制化深度学习平台,广大科研院校和中小规模企业由于预算有限,更偏向于采用高性价比的小规模GPU集群,来构建多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呈多样化高频次的特点,如通勤、购物、娱乐等。但公共交通拥挤、公共场所人群密集、道路交通拥堵等低出行舒适度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多个城市推出实时“拥挤度”、“交通指数”等出行参考指标,城市居民可据此合理选择出行,人流密集管控、道路交通疏导等措施的实施有了较好的针对性。但这些实时监控的出行参考指标,只反映当前而没有预测其即将产生的变化,作用相
判定布尔公式的可满足性(SAT)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经典的NP完全问题之一,由于众多领域的实际问题都可以转换为布尔可满足问题来求解,例如VLSI设计与验证、软件的形式验证、人工智能规划与优化等领域,因此几十年来一直是计算机理论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布尔可满足求解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实现的SAT求解器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但针对某些类型的SAT实例,例如复杂3-SAT实例,存在学习时间长、求解效率
合成孔径雷达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的重要方面,目标识别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机器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已经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性能。目前的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都是以完整的目标作为处理对象。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遮挡等导致的目标残缺现象。传统的机器学习目标识别技术识别这些遮挡目标的性能会严重恶化。因此需要研究针对合成孔径雷达遮挡目标的目标识别技术。本文重点
数据聚类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海量数据快速智能的聚类分析对于帮助整理、摘要和储存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聚类算法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聚类方法成为当前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现有的深度聚类算法普遍存在目标函数易退化、泛化能力弱、训练不稳定和无监督神经网络表达性不足等问题。如何设计具有强表达性、泛化性、稳定性的深度聚类算法是人工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和交通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失衡的交通供需关系引发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能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单纯限制交通出行需求或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方法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潜力越来越小。智能交通系统立足科技的进步平衡交通供需,在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对道路交通系统
计算机视觉系统作为许多智能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工业4.0、智慧城市、自动驾驶以及军事领域的无人化作战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视觉目标检测和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的基础任务,也是实现许多高级视觉应用的前提。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视觉目标检测和跟踪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噪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的视觉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还不能满足实际的应
当前,移动机器人已经应用到工业、服务、军事等各个领域。在探测、巡逻等多种任务场景中,移动机器人都需要自主导航以完成规定任务,其运动的基础是机器人定位。由于在城市高楼环境或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GPS信号误差过大无法用于定位,机器人需要寻求新的定位方式。而现有的单传感器的定位方式鲁棒性不强,机器人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异构传感数据提高定位能力。因此,本文针对机器人定位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图像-点云
残余应力检测是装备关键构件状态评估和寿命预测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力调控的前提条件。残余应力产生于产品全寿命周期中,很难预测,其大小和状态随加工和工作条件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会严重影响其强度、硬度、疲劳和稳定性,极端情况下会导致脆性断裂和应力腐蚀开裂。目前,得到行业认可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主要是X射线法和中子衍射法。但X射线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并且只能测量表层30 um内的残余应力,如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各类语篇进行了详细研究。功能语言学语类研究曾从拓扑和类型学角度对其进行描述。以Martin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学者与和以Karl Maton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学者合作,探讨语言资源在历史知识建构的作用和方式。新媒体时代,语言、图像、声音等也成为讲述历史的符号资源,共同建构意义。但当下网站多模态语类研究多集中于新闻、漫画、购物网站等及其图文关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