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晶结构Al-Mg基合金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l1s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减排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要求及材料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的需求促进了铝合金的发展。其中,低密度Al-Mg合金成本低、比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在现代工业应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Al-Mg合金强度很难与钢材媲美。高浓度Mg可有效降低铝合金层错能,在合适的热力耦合加工下利于晶粒细化至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显著提高合金强度。然而,均匀细晶Al-Mg合金强度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其塑性通常大大降低。并且,高固溶Al-Mg合金室温成型性差,难以满足复杂冲压零件的生产需求。对比,高温超塑性成型技术能够实现铝合金零部件的近终型加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二元Al-Mg合金由于组织热稳定性差,在高温退火或变形过程中极易发生粗化,导致超塑性组织控制难。前期研究证实,制备混晶组织有利于同时提高Al-Mg合金强度和塑性。其中,溶质Mg晶界偏聚及弥散纳米第二相(Al3Sc和Al3(Sc,Zr))不仅可大幅提高铝合金力学性能,还能有效改善组织热稳定性。然而,目前溶质晶界偏聚对Al-Mg合金热稳定性的研究仅限于静态退火实验上,其对混晶结构Al-Mg合金高温拉伸性能及超塑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纳米第二相能否进一步调控Al-Mg合金混晶组织,进而实现室温强塑性及组织热稳定性可控,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以高固溶Al-7Mg基合金为对象,先后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及短流程衬板控轧(hard-plate rolling,HPR)制备Al-7Mg及Al-7Mg-Sc-Zr合金,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混晶结构Al-7Mg合金高温拉伸性能及超塑性变形机制。采用ECAP制备出由纳米晶、超细晶及微米级粗晶组成的混晶结构Al-7Mg合金。该混晶结构Al-7Mg合金在573 K、1×10-3 s-1拉伸时断裂延伸率高达~523%。这是由于拉伸初期粗晶内发生的连续动态再结晶(continu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CDRX)协调变形;在拉伸后期,随均匀细晶组织形成,细晶区晶界滑移(grain boundary sliding,GBS)成为超塑性变形主导机制。(2)揭示了混晶结构Al-7Mg合金中细晶高热稳定性机制。经历573 K近1.5 h拉伸后,形成均匀细晶组织(~3.6μm),表明合金具有较高热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i)溶质Mg偏聚有效降低晶界能并拖拽晶界;(ii)Al3Mg2钉扎晶界,一定程度上抑制晶粒长大和(iii)高储存能粗晶在拉伸时优先发生CDRX,降低周围细晶长大驱动力。(3)阐明了短流程HPR Al-7Mg-Sc合金混晶组织形成机制。混晶组织形成与不同取向晶粒稳定性有关。HPR变形中,超细/细晶更易在<001>//ND和<111>//ND取向粗晶晶界处形成。并且,提高纳米Al3Sc析出相体积分数利于位错积累,提高DRX驱动力,同时,可有效钉扎晶界,抑制晶粒长大,促使更多更细小的超细/细晶形成。(4)探究了弥散纳米Al3Sc析出相对HPR Al-7Mg-Sc合金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机制。Al-7Mg-0.4Sc合金的屈服强度~482 MPa、抗拉强度~520MPa和延伸率~8%,明显高于二元Al-7Mg合金。混晶组织、弥散纳米Al3Sc析出相及高密度位错的协同作用促进Al-7Mg-0.4Sc室温强塑性同时提升。当≥250 ℃拉伸时,Al-7Mg-0.4Sc合金由于具有高密度位错,更易发生DRX,软化明显,导致屈服强度反而低于Al-7Mg。(5)揭示了高Sc/Zr比HPR Al-7Mg-0.3Sc-0.1Zr合金高强塑性机制。其屈服强度~548 MPa、抗拉强度~605 MPa,远高于低Sc/Zr比Al-7Mg-0.1Sc-0.3Zr合金,但二者具有相似延伸率,均为~10%。高Sc/Zr比合金的优异强塑性主要源于多尺度非均匀组织协同作用。混晶组织、高密度纳米Al3(Sc,Zr)、位错及Mg-Zr-位错团簇均利于强度提升。粗晶与Al3(Sc,Zr)及溶质-位错团簇的共同作用提高了合金加工硬化能力,促进较高延伸率。(6)研究了低Sc/Zr比Al-7Mg-0.1Sc-0.3Zr合金具有较高的微观组织热稳定性机制。相较于高Sc/Zr比合金,Al-7Mg-0.1Sc-0.3Zr在≥400 ℃退火时具有较高微观组织热稳定性,源于:(i)高温退火促进Al3(Sc,Zr)弥散析出和(ii)Al3(Sc,Zr)外壳中高的Zr浓度降低Al3(Sc,Zr)粗化动力学。因此,大量弥散Al3(Sc,Zr)有效钉扎位错和晶界,延缓再结晶并抑制晶粒粗化。
其他文献
轮胎作为汽车与路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其力学特性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操纵稳定性、乘车舒适性、安全性及燃油经济性等性能。汽车轮胎稳态滚动阻力作为轮胎力学特性之一,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轮胎使用寿命、驱动制动及汽车操纵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轮胎结构设计中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汽车轮胎稳态滚动阻力的研究主要是以室内台架实验为主,道路实验为辅,其实验方法仍依赖于大型进口实验装置和在标准工况下的分析,而轮胎滚
在汽车轻量化的背景下,铝合金由于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等的特点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铝合金板材室温成形性较差,温成形技术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成形性且成形回弹小、精度高,可用于生产复杂车身零部件。铝合金板材在生产中由于轧制工艺等原因普遍存在各向异性。各向异性的存在使板材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变形路径明显区别于各向同性材料,导致各向同性的本构模型仿真预测的失效极限不可靠。同时,温成形过程会导致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商用车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商用车具有质量大、质心高、体积大等特点,在紧急行驶工况下,车辆容易发生失稳,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带来巨大的隐患。气压电子制动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可以在紧急行驶工况下有效的改善车辆的行驶状态,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因此,基于商用车气压电子制动系统(EBS,Electronic Braking System)对商用车主动安全制动控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
全地形铰接式履带车辆被广泛应用于物资运输、抢险救灾、森林消防等众多领域。本文所研究的全地形铰接式履带车,履带为橡胶履带与刚性履刺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即刚柔耦合式履带。且履带系统的负重轮为非充气轮胎,本身具有弹性,驱动轮与诱导轮附有尼龙材料,没有托链轮。此外,采用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因此现有的分析传统履带车辆的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分析该类型全地形铰接式履带车辆。本文基于该类型行走系统的全地形铰接式履带车辆,
悬架系统实质是由质量-阻尼-弹簧系统组成的衰减地面振动、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力并能保证汽车平稳行驶的多体机械系统。在研究汽车平顺性时,四分之一车悬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简化成二自由度机械振动系统。含有质量-阻尼-弹簧的机械系统通过与电气系统比拟,表现出的响应特性称为机械阻抗特性。悬架作为典型的机械系统在路面激励下也表现出一定的阻抗特性,阻抗特性属于系统的固有属性,在频域的范围内反映了悬架的激励力与运动学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具有掘进速度快、安全性高、劳动强度低、施工质量好以及环保等优点,在交通、市政、水电、矿产、民防等隧道工程中被广泛使用。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的发展不断加快,对TBM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盘形滚刀作为TBM的核心部件,在掘进施工过程中直接接触并破碎硬岩,其服役工况十分恶劣,导致盘形滚刀的消耗十分巨大,进而影响施工的效率和成本,成为制约整体施工质量和进
跨介质飞行器是一种可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间自由穿行的新概念两栖无人运动平台,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事应用前景。跨介质飞行器的研制需要解决空中巡航、入水、水下潜行以及出水四种运动模式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其中,跨介质飞行器入水过程经受的较大冲击载荷极易造成机体结构损坏、内部元器件失灵以及弹道失稳等一系列问题,研究跨介质飞行器应以何种流体动力构型及采取何种入水方式减小飞行器入水冲击载荷,对提高跨介质飞行器入水
自动驾驶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基于数据驱动的目标检测算法是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使用车载相机采集的图像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模型训练和目标检测,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依赖大量带有语义标签的数据。大量的图像数据采集不仅成本高昂、采集过程的安全性难以保障。而且,图像数据的人工标注也十分繁
粘接技术为高速列车混合材料车体结构件连接提供了有效方式。但随着列车服役时间增加和运行里程的累积,车体粘接结构遭受环境温度、湿度及载荷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这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挑战。明确环境温度、湿度及载荷因素对车体粘接结构的作用机制,探究多种效应耦合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合理预测粘接结构的服役寿命,对保障中国高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文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轨道客车、汽车等产业面对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今,能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对策就是汽车轻量化和轨道客车的轻量化,而增加轻量化材料的使用量是能够达到汽车轻量化目的的直接有效的手段。那么钢/铝异种材料的焊接就是眼前即刻就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在物理、化学等方面,钢和铝存在较大差异,使得钢/铝异种材料的焊接性极差,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很难达到实际使用标准。钢/铝焊接性问题是制约汽车轻量化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