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瓦斯煤变形破坏特征及渗透行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斯既是煤与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等煤矿灾害的主要诱因,同时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实现煤与瓦斯共采,不仅能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还将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煤层普遍具有高瓦斯、低渗透、强吸附的特点,其中煤层渗透率比美国低2~3个数量级,瓦斯抽采难度极大,对煤层进行人工增透成为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的有效途径。因此,充分认识含瓦斯煤岩体变形破坏及其渗透性演化规律,定量描述煤层增透效果,对于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含瓦斯煤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渗透行为,开展了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MTS815和高压瓦斯渗透试验系统分别对型煤和原煤试样进行了单轴、三轴压缩试验以及瓦斯渗透试验,发现原煤的单轴和三轴抗压强度分别为型煤的10.3倍和3.7倍,单轴和三轴弹性模量分别为型煤的75.1倍和12.7倍,型煤的塑性破坏形式和原煤的脆性破坏形式截然不同。型煤的初始渗透率是原煤的20倍,而破坏后型煤渗透率为原煤的90%。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以型煤试验结果指导煤矿瓦斯抽采设计与施工极易造成重大安全隐患。(2)利用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瓦斯压力下原煤的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原煤刚度和强度逐渐降低,峰值破坏剧烈程度逐渐减弱,煤样逐渐由脆性劈裂破坏向延性剪切破坏转变。针对不同瓦斯压力下煤岩体损伤破坏特征,定义了煤岩体双标量损伤模型,同时考虑孔隙瓦斯压力和吸附膨胀应力作用,建立了新的含瓦斯煤弹性损伤本构模型。(3)利用三轴瓦斯渗透试验研究了原煤损伤破坏过程中的渗透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原煤渗透率逐渐减小;渗透率与体积应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平板裂隙流动方程建立了煤体渗透率与裂隙体积应变的关系,考虑了瓦斯压力和吸附瓦斯对裂隙体积应变的影响,并首次引入了表征裂隙面粗糙度和裂隙迂曲度对渗透率影响的比例系数,建立了新的渗透率演化模型。(4)基于所建立的损伤本构和渗透率演化模型,自行开发了相应的三维弹性损伤和渗透性耦合分析有限元程序,实现了对采动煤岩体的损伤及渗透率演化的定量描述。并以单一煤层开采为例,对不同瓦斯压力下采动煤岩体损伤和渗透率演化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工作面从30m推进到150m,工作面前方煤体损伤范围也由5m增加到30m左右,损伤区内渗透率最大可增加2-3个量级,且相对于煤层瓦斯压力1MPa的计算结果,煤层瓦斯压力6MPa情况下工作面前方煤体损伤度最大增加19%,渗透率比率最大可增加85%。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基本吻合,可为煤矿瓦斯抽采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其他文献
客运专线简支梁自重远远超过普通桥梁,不能采取常规施工,本文以武广客运专线某梁场提梁机轨道梁设计为例,对轨道梁内力进行计算研究,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案,为重型简支梁的施工设
近年来,从叙事的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解读是非常普遍的,但大多都是从叙事技巧、叙事风格以及叙事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翻译研究家蒙娜·贝克尔教授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将社
卡罗·金兹堡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在文化史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在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创见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文章从微观史学、图像证史、形
钛合金是一种典型难磨削加工材料,磨削表面易出现烧伤、裂纹等热损伤。本文开展了TC4-DT钛合金磨削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仪、金相显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许多制造业基地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大型项目的投资同益增长,这种大型的工程设备、建设用设备只能通过海运完成。由于这类货物的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掌握英语。各行各业的国际化给高校英语教学带
现阶段,土地整治已成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实现的过程中,土地整治是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增加有效耕地面
智能卡作为一种安全的数据存储与处理媒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智能卡尤其是Java卡平台自身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也与日俱增。虽然自从最新的Java卡3.0规范发
我国土地面积辽阔,但山地多平原少,再加上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加快,一方面要增加建设用地,保障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就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的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片外存储器的安全问题是整个嵌入式系统安全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尤其在SOC系统中,攻击者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