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大字典》于19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陆费逵、欧阳溥存等编,它是我国辞书史、文字学史、语言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它的出现,一方面标志着我国字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为以后各种新式字典辞书的编纂奠定了体例规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文字学从传统的“小学”向现代语言文字学的过渡。本文试从以下方面对《中华大字典》进行较为全面系统而细致的研究。
首先,介绍《中华大字典》。分析这部字典产生的各种条件,包括时代的需求、成熟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主编的革新意识,并介绍这部字典的编纂目的、收字量与收字原则。
其次,对《中华大字典》的体例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中华大字典》全书的总体框架组成,然后详细分析其体例方面的创新点,包括:完善的部首体系、广博的收字范围、快速简便的查字系统、清晰有序的说解体制和复音词的系统性收入。
再次,对《中华大字典》的释文内容进行研究。分别从注音、释形和释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这部字典在释文内容上的创新特色。
然后,指出《中华大字典》的缺点与不足。主要包括字头的分列、同部首同笔画下字的排序、复音词的编排方式及顺序、义项的归纳与整理等方面。
最后,评价《中华大字典》的价值,总结其影响。在前几章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这部字典的学术价值,并总结其在我国辞书史和语言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