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技术(surface electromyograhy,sEMG)与分析系统,采集并分析健康受试者和环咽肌失弛缓患者吞咽肌群(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平均振幅和吞咽时程的差异,为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受试者,采用标准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和对照组(正常健康人),每组各37例,采用加拿大生产的Flex Comp表面肌电分析系统,使用BioNeuro Infini软件来收集两组受试者在不同吞咽模式下(静息状态、空吞咽、吞咽5ml水)两组肌群的平均振幅和吞咽时程等指标,比较两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并将此技术与吞咽造影做相关性研究。 结果:①静息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肌群的平均振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干吞咽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吞咽肌群的平均振幅显著增高,有明显统计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咬肌和口轮匝肌的吞咽时程无明显延长(P﹥0.05),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程,有显著延长(P﹤0.05)。③吞咽5ml水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吞咽肌群的平均振幅和吞咽时程显著升高和延长,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④表面肌电技术与吞咽造影的相关性研究:表面肌电的平均振幅与VFSS评分呈正相关(r=0.417和0.437),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sEMG技术作为临床吞咽障碍的评估和筛查手段,且和吞咽造影(VFSS)有一定正相关性,从临床研究探索的角度,可以用于评估环咽肌失弛缓的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