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理课程标准改革强调了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培养,心理地图的形成和塑造是提高地理空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综述心理地图的内涵、特征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案例设计等方法,对聊城市二中与四中高中生的心理地图现状及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了高中生心理地图构建的影响因素;以高中生地理空间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学生的心理地图构建策略与步骤;并以“世界的洋流”教学设计辅以例证,结果如下:(1)影响高中生心理地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程标准改革强调了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培养,心理地图的形成和塑造是提高地理空间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综述心理地图的内涵、特征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案例设计等方法,对聊城市二中与四中高中生的心理地图现状及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了高中生心理地图构建的影响因素;以高中生地理空间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学生的心理地图构建策略与步骤;并以“世界的洋流”教学设计辅以例证,结果如下:(1)影响高中生心理地图构建的因素可以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来分析。在聊城市二中与四中,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地图的学习主动性方面,调查资料显示,接近55%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地图的习惯,63.6%的学生表示缺乏适当的地图学习方法,在地图阅读方式上存在问题,不会对地图进行深加工,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地图的形成。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师资、地图重视程度、地图教学方式、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的频次对心理地图构建的影响。在调查区,地理教师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占比77.5%(有矛盾),硕士及以上占比22.5%,良好的师资为心理地图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据调查,92.9%的教师认为“学生地图的迁移运用能力不足”制约着地理空间能力的提升,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地图的学习,但地图的教学方式仍要从课外实践活动方面提升,以便促进学生心理地图的迁移。(2)在心理地图构建策略方面,本文提出了“拓宽建立方式,稳扎心理轮廓”、“强化地图训练,渗透地理知识”、“加强小组合作,完善信息叠加”、“勤加对比归纳,进行知识巩固”、“常与生活联系,促进地图迁移”五个方面的心理地图构建策略,并将五个方面的策略落实为“三步走”,即(1)“构建底图,奠基空间雏模”。对地理事物准确识别、定位,形成心理地图底图;(2)“叠加信息,丰富空间素材”。在底图的基础上全面添加地理信息,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地理规律;(3)“勤加运用,塑造空间能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效做到知识迁移与巩固,形成完善的心理地图。(3)将心理地图构建的“三步走”应用于《世界的洋流》实际教学案例。在分析“世界的洋流”心理地图构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情境问题引入洋流。学生通过思考海陆分布大致轮廓,绘制简版全球海陆分布图作为心理底图,完成“构建底图,奠基空间雏模”;然后,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心理底图的基础上添加地理信息,绘制简版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地理规律,从而完成“叠加信息,丰富空间素材”;最后,利用构建的心理地图去解决难度递增的应用题目,做到知识的迁移与转换,完善心理地图,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完成“勤加运用,塑造空间能力”的第三步。
其他文献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固定统一使用的书面语言,其独特的文化保存形式也赋予了自身传统文化的性质,因此文言文教学水平影响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质量。随着我国近年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实践等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得到空前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文言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旧教科书的文本选编变化对比上,从教师使用的视角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见。面对当前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出现的新特点,研究教师如何科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领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我们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得到践行,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公民的个人发展都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思政课承担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小学思政课,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
英语教材在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研究教材,如何深挖教材的教育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也是彰显教师专业性,育人性的衡量标准。教材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基本依托,教材中所蕴涵的教育元素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成型,甚至很多观念还处于迷茫怀疑的状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及时教育就是抓住了教育的关键期,事半功倍。思政教育是作为一名中国公民
写作作为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写作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过程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写作水平偏低。因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寻求一种高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义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理论在西方国家兴起。学者们认为人在交际时不仅通过语言模态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还包括图片、音乐、肢体
图像史料作为史料的一种类型,在补史证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图像史料所具有的教学价值也逐渐被人所挖掘,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图像史料所具有的简明直观的特点,使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历史情景教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到目前为止,图像史料已经成为历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笔者在教育实践期间的观察来看,图像史料教学在实际运用中还
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受生活视野所限,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责任认知还明显不足,然而社会责任感又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素养,因此,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联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发现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以及《
概要写作是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际功能,而且在学术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术报告和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一份质量高的概要写作既需要写作者具备丰富的概要写作知识,也要求写作者能灵活使用学习策略。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提高高中英语概要写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研究高中英语概要写作任务中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寻求一种新的模式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现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本研究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方面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初中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原因,并提出初中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本研究通过梳理文献,在对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基础上,进入个案学校(聊城市W中
鲁西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元代会通河开通以来,人工河道与自然河道的交织,打破了鲁西地区原有水环境运行的自然状态,动摇了汉代以来黄河对地区水环境影响的主导地位。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耦合关系影响下,鲁西地区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并逐渐陷入“水环境的内卷化”。鲁西运河的畅通,促进了鲁西地区水环境的发展。自元世祖开会通河后,汶水、泗水、黄河、彰水、卫水在鲁西地区得以汇聚,增加了沿
21世纪以来,社会变化速度明显加快,对教育也提出了巨大挑战,新课改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育人目标,认为学生只有具有面对新世纪的核心素养,才能具备适应未来世界的品质。地理课程标准也指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延伸,